北上广并非完全没有共享电车,但相较于三四线城市,其数量极少,且发展受到诸多限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政策法规因素
- 北京:《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明确提出不发展电动自行车作为共享自行车。《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也对共享电动车进行了限制。
- 上海:根据《上海市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结合本市的城市发展规划等因素,上海市目前不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
- 广州:之前有《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提出不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虽正式稿删除了相关表述,但对共享电单车的投放和管理有严格规定,禁止投放经营未悬挂本市登记号牌的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
安全因素
- 骑行安全:共享电单车车速比自行车快,质量也更大,部分骑车人可能操控不熟练,在交通流量大的北上广街道上,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对骑车人自身和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构成威胁。
- 电池安全:共享电单车电池频繁插拔、充电设施不可靠等情况可能会引起火灾等安全事故。此外,大量废电池若处理不当,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交通与管理因素
- 交通压力:北上广交通流量大,交通拥堵问题较为突出。大量共享电单车投放可能会进一步抢占有限的道路资源,加剧交通拥堵,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时段。
- 停放秩序:共享单车在北上广都曾出现过乱停乱放,占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甚至机动车道的问题,共享电单车体积更大,若管理不善,乱停乱放问题可能更严重,影响城市交通秩序和市容市貌。
- 管理难度:北上广城市面积大、人口多,共享电单车的运营管理难度大。要确保车辆的调度、维修、充电等工作有序进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运营成本较高。若企业管理不到位,容易出现车辆损坏、无法及时充电等问题,影响用户体验。
市场需求因素
北上广的公共交通系统非常发达,地铁、公交网络覆盖广泛,能够满足大部分市民的出行需求。相比之下,共享电单车的市场需求相对较小,其在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上的作用,没有在三四线城市那么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