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电车追尾有可能会起火。电车追尾是否起火取决于以下因素:
- 电池系统受损程度
- 电池包设计与防护:如果电车的电池包设计科学,有良好的防护结构和安全措施,如高强度的外壳、有效的绝缘和散热系统等,在一般的追尾事故中,能较好地抵御冲击,降低起火风险。像极氪001采用了行业最高电池安全标准及NTP无热蔓延防控技术,交付13万台保持0起火。
- 碰撞力度与部位:若追尾碰撞力度大,且直接撞击到电池包等关键部位,使电池遭受挤压、穿刺或变形,就可能导致内部正负极短路,大量热量聚集,引发热失控从而起火。如2023年9月22日,北京通州一辆t12路新能源公交车被水泥罐车追尾后起火。
- 车辆整体设计与质量
- 车身结构强度:合理的车身结构可在事故时有效分散冲击力,减少对电池和关键部件的影响。车身强度高、吸能设计好的电车,能降低起火可能性。
- 电气系统可靠性:电气线路布置合理、连接稳固,有良好的过流、过热保护装置的电车,可避免因线路短路、过载等引发火灾。若电气系统存在设计缺陷或质量问题,即使轻微追尾震动,也可能使线路松动、短路,引发起火。
- 使用与维护情况
- 电池老化与故障:电池长期使用后老化,性能下降,内部化学稳定性变差,遇追尾等外力冲击时更易发生热失控。若电池本身存在制造缺陷或前期使用中出现过故障未彻底修复,也会增加起火风险。
- 充电习惯与环境:长期不当充电,如过度充电、使用非原装或劣质充电器、在高温潮湿环境充电等,可能使电池内部产生不可逆损伤,降低安全性,追尾时易引发火灾。
- 环境因素
- 温度:高温环境会使电池内部化学反应加剧,热稳定性降低。在炎热的夏天,电车追尾后,电池更容易因热积累而发生热失控起火。
- 湿度:高湿度环境可能导致电气系统受潮,绝缘性能下降,增加短路风险。若电车在潮湿环境中发生追尾,短路引发火灾的可能性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