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挂无轨电车是一种由无轨电车牵引车和挂车组成的公共交通工具,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发展历史
- 20世纪60年代,战后的苏联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当时苏联主要运用的无轨电车长度在10-11米,广泛面临运力不足问题。以基辅为首的大城市开始尝试拖挂车,将闲置不用的公交车或无轨电车稍加改造,用单机无轨电车拖拽运营。
工作原理
- 动力来源:拖挂无轨电车的牵引车通常由架空接触网供电,通过车顶的受电杆获取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为车辆提供动力。部分拖挂无轨电车还配备了动力蓄电池、超级电容器等辅助动力源,以便在没有架空接触网的路段实现离线行驶。
- 牵引连接:牵引车与挂车之间通过特殊的牵引装置连接,如前车尾部有一根牵引杆,接入后车前轴的转向球头,使前车转弯时后车能够循迹行驶,保证两车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车辆特点
- 运量大:拖挂无轨电车相比普通无轨电车,增加了挂车部分,从而可以搭载更多的乘客,提高了车辆的运输能力,能够更好地满足高峰时段的客流需求。
- 灵活性相对较高:虽然它需要依靠架空接触网供电,但在一定程度上仍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在遇到交通拥堵或突发事故时,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灵活调度,且双动源拖挂无轨电车的灵活性更高。
- 节能环保:作为一种电动车辆,拖挂无轨电车直接使用电能作为动力,相比传统的燃油车辆,可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尾气排放,具有较好的节能环保效益。
运营线路与应用场景
- 运营线路:主要应用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通常行驶在固定的公交线路上,这些线路一般经过城市的繁华地段、商业区、居民区、学校、医院等人口密集区域,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
- 应用场景:除了在城市常规公交线路上运营外,一些大型活动场所、旅游景区等也会使用拖挂无轨电车作为观光或摆渡车辆,方便游客在较大的区域内进行游览和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