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车使用的电池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锂电池
- 三元锂电池
- 能量密度:较高,一般能达到200Wh/kg左右,使得车辆在相同电池重量下可获得更长续航里程,如特斯拉ModelS等车型采用三元锂电池,续航表现较为出色。
- 工作温度范围:相对较窄,在高温环境下,热稳定性相对较差,当温度达到250-350℃时,内部化学成分开始分解,对电池管理系统要求很高。
- 循环寿命:一般循环次数在1000次-1500次左右,随着循环次数增加,电池容量会逐渐衰减。
- 应用车型:广泛应用于众多高端纯电动车型,像蔚来ES6、小鹏P7等。
- 磷酸铁锂电池
- 安全性:具有突出的热稳定性,当电池温度处于500-600℃高温时,其内部化学成分才开始分解,安全性在锂电池中表现优异。
- 能量密度:相对较低,约为100-110Wh/kg,但随着技术发展有所提升。
- 循环寿命:优势明显,可达到2000次以上,使用寿命较长。
- 应用车型:比亚迪汉EV等部分车型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此外在一些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商用车领域也应用广泛。
镍氢电池
- 特点:能量密度约为70-100Wh/kg,与普通锂电池差距不大,但电池单体电压仅为1.2V,是锂电池的1/3,电池组体积相对较大。具有“记忆效应”,在循环充放电过程中容量会出现衰减,过度充电或放电会加剧容量损耗。
- 应用车型:曾广泛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如早期的丰田普锐斯。在国内,长安杰勋、奇瑞A5等品牌轿车示范运行时也采用过镍氢电池。
铅酸电池
- 特点:技术成熟,成本较低,能高倍率放电。但比能量、比功率和能量密度都很低,会限制车辆的车速及续航里程,且使用寿命相对较短。
- 应用车型:一些低速电动车、电动三轮车以及部分早期的电动汽车会采用铅酸电池。
此外,还有钠硫电池、燃料电池等在部分特定场景或处于研发试用阶段的电车中有所应用。钠硫电池比能量高,可大电流、高功率放电,但工作温度高,存在高温腐蚀、寿命较短等问题。燃料电池中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有望用于汽车,能量转换效率较高,但目前存在成本高、加氢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