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新业态发展是指在对外贸易领域中,借助新技术、新工具、新商业模式等因素,推动传统外贸转型升级,形成具有创新性、高效性和竞争力的新型外贸发展模式及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 跨境电商:分跨境B2B和跨境B2C等模式,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商平台达成交易、进行电子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它缩短了传统外贸的中间环节,使企业能直接面对国外消费者,拓展了销售渠道,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利润空间。如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等平台,为国内外商家和消费者搭建了便捷的交易桥梁。
- 海外仓:是指国内企业将货物通过大宗运输的形式运往目标市场国家,在当地建立仓库、储存货物,然后再根据当地的销售订单,第一时间作出响应,及时从当地仓库直接进行分拣、包装和配送。海外仓可以提高商品的配送效率,缩短客户等待时间,增强客户满意度,降低物流成本,还能有效解决退换货问题,提升售后服务质量。
- 市场采购贸易:是指由符合条件的经营者在经国家商务主管等部门认定的市场集聚区内采购的、单票报关单商品货值15万美元(含15万美元)以下,并在采购地办理出口商品通关手续的贸易方式。该方式具有通关快、便利化、免征增值税等优势,主要针对中小微企业,为其提供了一种更加灵活、便捷的出口渠道,能有效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促进贸易增长。
-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是指为国内中小微生产企业出口提供物流、报关、信保、融资、收汇、退税等全部或部分外贸环节服务的企业。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通过整合各类外贸服务资源,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降低了企业的外贸成本,提高了外贸效率,帮助中小微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 保税维修:是指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对已出口或进口的货物进行维修、检测等业务。企业可利用国内的技术和劳动力优势,承接国际市场的维修业务,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 离岸贸易:是指本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的,货物不进出本国关境,或虽进出关境但不纳入海关统计的贸易活动。离岸贸易体现了区域的全球竞争力和国际市场资源配置能力,是总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能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灵活的贸易方式,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规避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