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车的续航里程不能简单地用“真实”或“不真实”来评判,通常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具体如下:
测试标准方面
目前常见的测试工况有CLTC、WLTC、NEDC等。CLTC工况更侧重城市道路模拟,但与城郊高速等实际路况有差异,如一辆标称CLTC续航400km的电车,在高速行驶时实际续航可能只有300公里出头;NEDC测试条件较为宽松,不能很好地还原真实道路驾驶情况,导致标称续航与实际续航存在较大差距。
环境因素方面
- 温度影响:在寒冷的冬季,电池活性下降,能量释放减少,电车的续航里程普遍比夏天更差,一般可能会减少30%-50%左右,甚至可能出现减半的情况。
- 空调使用:在炎热的夏天或寒冷的冬天,开启空调会消耗大量的电量,进一步缩短车辆的续航里程。
驾驶习惯方面
- 急加速急刹车:会使车辆瞬间消耗大量的电量,导致续航里程缩短。
- 平稳驾驶:能让车辆的能量利用更加高效,延长续航里程。老司机往往比新手更懂得合理控制车速和刹车,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耗。
车辆自身特性方面
- 车身重量:车辆越重,推动它所需的能量就越大,续航里程也就越短。
- 风阻系数:风阻越大,车辆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无用功就越多,能耗也就越高,续航会受影响。
- 电池设计:不同的电池材料和热管理技术对续航产生影响,例如磷酸铁锂比三元锂更怕低温气候,在低温环境下电池活性更差,释放的能量更少。
其他因素方面
- 能量回收系统:能量回收系统在高速行驶或急刹车以及电池电量接近满电时,回收效率会降低,无法充分回收能量来增加续航里程。
- 车载电子设备:大屏幕多媒体系统、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车载电子设备持续运行会消耗大量电量,影响续航。
- 电量显示:新能源汽车的电量显示与实际电量之间存在一定误差,可能会给驾驶者造成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