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评估电车的电控系统时,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进行考量:
硬件部分
- 电池管理系统(BMS)
- 电池状态监测:精准监测电池组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确保对电池状态有实时、准确的了解,如能否将电池电压监测精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 电池安全保护:具备过压、过流、过温、欠压等保护功能,当电池出现异常情况时,能迅速切断电路,保障电池和车辆的安全,像某些高端电车的BMS可在几毫秒内响应并切断电路。
- 电池均衡管理:保证电池组中各个电池单体的电量和电压保持均衡,延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提升电池的整体性能,例如一些先进的BMS能实现主动均衡,有效减少电池单体之间的差异。
- 电机控制器
- 控制策略:优秀的电机控制器应具备高效的控制策略,能够根据驾驶员的操作指令,精确控制电机的转速、扭矩输出,使车辆加速平稳、响应迅速,比如采用先进的矢量控制技术,可实现电机的高精度控制。
- 功率转换效率:决定了从电池到电机的电能转换效率,高效率能减少能量损耗,增加车辆的续航里程,一般来说,高效的电机控制器功率转换效率可达到95%以上。
- 可靠性和耐久性:在各种复杂的工作环境和工况下,都能稳定运行,具备良好的散热性能和抗电磁干扰能力,例如经过严格的高低温测试、振动测试等,确保在不同环境下的可靠性。
- 高压配电箱
- 电路分配:负责将电池输出的高压电合理分配到各个需要高压的部件,如电机、空调压缩机等,确保电路系统的正常运行,要求其布线合理、电路布局紧凑。
- 安全性能:配备高压互锁、短路保护、过流保护等安全装置,防止高压电路出现安全事故,如具备自动断开电路的功能,以应对电路故障。
软件部分
- 控制算法
- 能量管理算法: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电池电量等信息,优化能量分配,使车辆在不同工况下都能实现最佳的能耗表现,比如在城市拥堵路况下,能自动调整电机功率,降低能耗。
- 动力输出控制算法:使动力输出更加线性、平稳,既满足驾驶员对动力的需求,又能保证驾驶的舒适性,像有些车辆的控制算法可实现不同驾驶模式下的动力特性切换。
- 制动能量回收算法:合理控制制动能量回收的强度,在不影响制动性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将车辆制动过程中产生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存储回电池,一般优秀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可将续航里程提升10%-20%。
- 系统兼容性和升级能力
- 兼容性:电控系统的软件要与车辆的硬件设备良好兼容,确保各个部件之间能协同工作,同时也要与充电桩等外部设备兼容,保证充电的稳定性和效率,例如能兼容不同功率的充电桩,避免出现充电故障。
- 远程升级(OTA)能力:支持OTA升级,可随时通过网络对电控系统的软件进行更新,提升车辆的性能、优化功能,修复漏洞和故障,像特斯拉就经常通过OTA升级为用户带来新的功能和更好的驾驶体验。
整体性能表现
- 续航里程:电控系统对电池的管理和能量的优化分配直接影响车辆的续航里程,实际续航里程是否能达到或接近厂家标注的数值,在不同温度、路况等条件下的续航表现是否稳定,都是衡量电控系统的重要指标。
- 动力性能:车辆的加速性能、爬坡能力等动力表现,反映了电控系统对电机的控制能力,如百公里加速时间是否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在爬坡时动力是否充足,不会出现明显的动力衰减。
- 充电性能:包括快充和慢充的充电速度、充电的稳定性以及与不同充电桩的兼容性等,例如快充能否在短时间内将电池电量充至较高比例,充电过程中是否会出现过热、断电等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