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抵制电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宣传方面
- 厂家不当宣传:部分电车厂家在推广时,采用“黑白对立”的方式,高调宣称电车的先进性,贬低油车,容易让忠实的油车车主感到被冒犯。而且夸大电车优点,忽略如冬季续航和充电不便等局限性,导致人们对电车产生误解和反感。
- 信息传播不准确:关于电车的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存在误解或不准确的情况,例如一些人认为电池用不了5年就会坏、电车省油不省钱等,这些不实信息可能影响人们对电车的看法。
体验和应用方面
- 续航里程有限:尽管电车技术在发展,但目前其续航里程相比油车仍有差距,且在高速长途旅行中需频繁充电。特别是冬天,电车续航里程会大幅度减少,在寒冷地区问题更突出。
- 充电设施不足:充电桩的数量和分布不如加油站广泛和均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高速服务区,充电桩数量往往不足,节假日出行时很难满足需求,寻找充电桩和长时间等待充电给用户带来不便。
- 充能时间过长:燃油车在加油站加油,不排队的情况下3分钟左右就能完成,而电车快充一般需要1小时,慢充则要8小时以上,在没有家用充电桩时,使用起来不如燃油车便利。
成本和维护方面
- 购置成本较高:电车的购买价格通常比同级别的燃油车要贵,虽然使用过程中可能更经济,但较高的首付金额对一些预算有限的消费者来说是个障碍。
- 维修成本担忧:电车特有的高压电池组等关键部件的更换和维护成本高昂,一旦保修期过后,这些潜在的高额费用可能会成为车主的经济负担。
- 保险费用较高:同等落地价格的电车比油车,每年的保险支出可能更高,增加了使用成本。
政策方面
- 补贴引发争议:很多地区对电车给予购置税减免、免费以及不限行等政策优待,这让一些油车车主感觉政策不公平,认为电车的普及是靠政策“补贴”而非市场竞争。
- 限制油车使用:随着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一些地方对燃油车在市区限行越来越严,甚至实施高峰时段禁行政策,而电车则几乎不受限制,这加剧了油车车主的不满。
观念和习惯方面
- 传统情感因素:有些人对内燃机车辆有着深厚的情感,喜欢油车的声音、驾驶感受或与之相关的机械复杂性,电动车的普及被视为对传统的一种威胁。
- 操作保养差异:老一辈人成长于燃油车时代,对燃油车的操作和保养方式熟悉,而电车的操作模式和保养方式与之有很大不同,需要付出额外的学习成本,对于一些年纪较大、学习能力较弱的人来说,接受起来有障碍。
技术信任方面
新技术总是伴随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一些人对电车的技术成熟度和可靠性持怀疑态度,例如担心电车容易发生自燃或爆炸等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