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充并非对所有电车都合适,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 功率匹配问题
- 电车电池需求:不同电车的电池容量和充电需求差异很大。如五菱宏光MINIEV电池容量较小,对充电功率要求相对较低,一般的随身充能满足其基本充电需求。而像蔚来、特斯拉等部分车型,电池容量大,若使用低功率随身充,充电时间会极长,无法满足快速充电需求。
- 充电设备功率:市面上随身充功率一般在3.3kW左右,部分可达到7kW。一些支持快充的电车,使用低功率随身充,就无法发挥其快充能力。
- 电压平台差异
- 电车电压不同:新能源汽车的电压平台有多种,如220V、380V等。常见的随身充一般适配220V电压,如果电车的电压平台为380V等其他规格,普通220V随身充无法直接使用。
- 通讯协议要求
- 协议不兼容:不同品牌电车的通讯协议存在差异。例如特斯拉有自己独特的充电通讯协议,部分非特斯拉原装的随身充可能无法与特斯拉车辆进行正确通讯,导致充电失败或无法正常显示充电状态等问题。
- 接口类型及标准
- 接口不匹配:虽然大部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接口遵循国标GB/T18487.1-2015等标准,但仍有一些特殊车型或进口车型的接口可能存在差异。如宝马i3早期版本曾使用过特殊接口,若使用普通国标随身充就无法适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