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油车起步时更容易出现打滑现象,而电车相对不易打滑,主要是由动力输出特性、重量分布、扭矩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差异导致的,具体如下:
动力输出特性
油车:发动机的动力输出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机械传动装置,如离合器、变速器等,动力传递存在一定的延迟,且在低转速时扭矩输出相对较弱,在起步时需要较高的转速来提升扭矩。当驾驶者为了追求快速起步而大脚油门时,发动机转速迅速上升,但车轮可能会因为突然获得较大动力而容易突破地面附着力,导致打滑。电车:电动机具有瞬间可输出最大扭矩的特性,动力输出直接且迅速,不需要像发动机那样需要通过提高转速来积累扭矩。在起步时,电动机可以平稳地输出合适的扭矩,使车轮在获得动力的同时,也能较好地保持与地面的附着力,不易出现突然的打滑现象。
重量分布
油车:发动机等机械部件通常较重,且多集中在车头部分,导致车辆的重心靠前。在起步时,车辆的重心会向后转移,使得前轮的附着力减小,而后轮的附着力虽然有所增加,但由于车头过重的先天因素,前轮在传递动力时更容易出现打滑的情况,特别是对于前置前驱的油车来说,这种现象更为明显。电车:电池组通常平铺在车辆底部,使得车辆的重心分布相对更加均匀。在起步时,重心转移对车轮附着力的影响相对较小,四个车轮都能较为均衡地分配到动力和承担车身重量,从而能更好地利用地面附着力,减少打滑的可能性。
扭矩控制技术
油车:传统油车的扭矩控制相对较为复杂,主要通过发动机管理系统和变速器的换挡策略来实现。在起步阶段,由于发动机扭矩输出的非线性特点,以及变速器换挡时的动力中断或扭矩变化,使得车辆在控制扭矩输出以适应不同路面状况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容易出现扭矩过大导致打滑的情况。电车:由于电动机的扭矩输出易于精确控制,电车可以通过先进的电子控制系统,根据车速、油门踏板位置、车轮转速等多种传感器信息,实时、精确地调整电动机的扭矩输出。当系统检测到车轮有打滑趋势时,能够迅速降低扭矩输出,使车轮恢复抓地力,有效避免打滑现象的发生。
轮胎配置
油车:部分注重燃油经济性的家用油车,为了降低滚动阻力,会使用偏硬、花纹较浅的轮胎,这种轮胎的抓地力相对较弱,在起步时尤其是在湿滑路面等情况下更容易出现打滑。电车:由于电车的加速性能普遍较好,厂商通常会为其配备抓地力更好的轮胎,以适应电动机强大的扭矩输出,这些轮胎在橡胶配方、花纹设计等方面都更注重抓地力和操控性能,有助于减少起步时打滑的可能性。
不过,如果电车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如在非常光滑的冰面或泥泞路面上,或者驾驶者故意进行激烈驾驶操作时,也可能会出现起步打滑的情况。
为什么油车起步打滑电车不打滑
2025-02-09 16:27:23
阅读 7 次
评论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