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合同是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当事人之间为了进行货物买卖等贸易活动而订立的合同,具有以下特点:
国际性
- 当事人不同国籍或营业地在不同国家:合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是外国的企业、其他组织或者个人,交易涉及不同国家的法律、政策、贸易习惯等,比国内贸易合同更为复杂。
- 适用法律选择复杂:由于涉及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适用的法律,如某国的国内法、国际公约或国际惯例等。例如《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就是被广泛采用的调整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国际公约,很多对外贸易合同会选择适用该公约。
复杂性
- 交易环节多:涵盖货物的生产、运输、保险、报关、检验检疫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和操作流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合同的履行。
- 涉及多种法律关系:不仅包括买卖合同关系,还可能涉及运输合同关系、保险合同关系、代理合同关系等。比如在CIF贸易术语下,卖方需要负责安排运输和保险,这就同时涉及了货物买卖、运输以及保险三种法律关系。
- 风险大:面临政治风险、经济风险、自然风险等多种风险。政治风险如贸易双方所在国之间关系恶化导致贸易政策调整、制裁等;经济风险如汇率波动、市场价格变化等;自然风险如运输途中的自然灾害等。
政策性
- 受贸易政策影响大:各国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平衡贸易收支等目的,会制定各种贸易政策和措施,如关税政策、配额制度、许可证制度等,这些政策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对外贸易合同的签订和履行。
- 需遵循国际贸易规则:要符合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等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例如,WTO的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等,要求成员国在对外贸易中遵循相应的规则,合同的条款和履行不得与之相悖。
条款多样性
- 贸易术语的使用:广泛使用国际贸易术语,如FOB、CIF、CFR、FCA、CPT、CIP等,这些术语明确了货物风险、责任和费用的划分,是合同条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贸易术语规定了买卖双方不同的权利和义务,例如在FOB术语下,卖方负责在装运港将货物装上船,买方负责租船订舱和支付运费等。
- 特殊条款丰富:除了一般合同共有的条款如当事人条款、标的条款、价格条款等,还可能有一些特殊条款,如不可抗力条款、仲裁条款、法律适用条款、检验检疫条款、知识产权条款等。这些条款对于保障合同的顺利履行、解决可能出现的争议等具有重要意义。
货币和支付方式的特殊性
- 货币选择多样:可以选择使用卖方国家货币、买方国家货币或第三国货币,也可以选择使用国际通用的结算货币如美元、欧元、日元等。货币的选择会涉及汇率风险,因此在合同中通常会约定汇率波动的处理方式。
- 支付方式复杂:常见的有汇付、托收、信用证等方式,每种方式都有其特点和风险。信用证是对外贸易中常用的支付方式,它以银行信用为保障,只要卖方提交的单据符合信用证的要求,银行就会付款,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买卖双方的风险。
履行要求严格
- 单证相符要求:在货物交付和货款支付过程中,要求单证相符、单单相符。卖方需要提交符合合同和信用证要求的各种单据,如商业发票、提单、保险单、装箱单等,买方或银行会严格审核这些单据,一旦发现不符点,可能会拒付货款或拒收货物。
- 质量检验严格:货物的质量检验通常有严格的标准和程序,检验机构可能是双方约定的独立第三方检验机构,也可能是根据相关国家法律规定的检验机构。检验结果如果不符合合同约定,可能会导致索赔、退货等问题。
争议解决的特殊性
- 仲裁或诉讼地点选择:由于当事人双方位于不同国家,争议解决地点的选择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法律适用等问题。双方通常会在合同中约定仲裁或诉讼的地点,如选择国际知名的仲裁机构如国际商会仲裁院(ICC)、伦敦国际仲裁院(LCIA)等进行仲裁。
- 执行难度较大:如果一方不履行仲裁裁决或法院判决,另一方在国外申请强制执行可能会面临诸多困难,如不同国家之间司法制度的差异、对外国判决或裁决的承认与执行程序复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