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电车的红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需求红利
- 保有量增长:据公安部数据,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且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大量电车的售出,必然带来后续维修保养需求的增加。
- 质保到期高峰:我国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市场化始于2014年,2016年保有量突破100万辆,如今首批车辆的使用年限超过10年,8年前生产的新能源汽车质保到期,未来几年将有超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质保到期,过保后的维修需求会集中释放。
政策红利
- 行业规范支持:2025年2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有利于全面提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能力水平,规范电池维修等相关产业发展,为修电车行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 产业推动红利:政府持续通过补贴政策、碳排放法规等手段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发展,使得电车保有量不断增加,间接为修电车行业带来更多业务。
技术发展红利
- 维修技术提升:电池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不断进步,车辆集成度更高,但也意味着一旦出现故障,更需要专业的维修技术人员,为掌握相关先进技术的维修人员和企业提供了更多机会。如固态电池技术的突破、超快速充电技术的发展等,都需要专业维修人员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 人才培训机遇:目前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缺口巨大,据教育部、人社部和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人才缺口达103万人,其中新能源售后服务人才缺口占80%,开展相关人才培训业务也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成本与利润红利
- 零部件成本优势:相比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以电动机为核心动力源,零部件较少,在零部件采购成本上有一定优势,维修企业的库存压力和资金占用相对较小。
- 维修利润空间:尽管单车维保服务费用相比燃油车下降,但市场需求的跃升使得整体利润空间依然可观。尤其是电池等核心部件维修,其成本在整车成本中的占比达30%-40%,但维修价格相对较高,利润空间较大。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红利
- 资源循环利用:电池的规模退役催生了大量电池回收利用企业,修电车过程中对电池的检测、维修以及梯次利用等环节,符合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能为企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 社会形象提升:从事修电车行业,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相契合,有助于企业和从业者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