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门里的有轨电车是什么

2025-02-09 16:27:18  阅读 7 次 评论 0 条

前门里的有轨电车即铛铛车,是老北京市民对第一代现代化交通工具有轨电车的称呼1。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历史沿革1
早期尝试(1897年-1900年):1897年,德国西门子公司从马家堡向永定门修建了一段有轨电车线网及轨道,但在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中被毁。再次筹备(1913年-1923年):民国二年(1913年)五月,北洋政府向法国借款,开始计划修建有轨电车,后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等原因搁浅。1922年,北京电车公司向国外订购有轨电车120辆以及钢轨等设备;1923年,委托其他公司铺设轨道,修筑路基。初步发展(1924年-1929年):1924年12月17日,北京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在前门正式通车,当时共有10辆有轨电车往返于前门至西直门之间。到1925年,北京陆续开通了第二、三、四路有轨电车;1929年,全市有轨电车发展到60辆,拖车20辆,又新增了天桥至西直门、东四至西四等线路。发展调整(1930年-1946年):1930年起,设立第六路有轨电车。1937年1月,天桥至永定门段通车,增加了新六路。至1946年,北京城设有10条有轨电车路线。1959年3月10日,内城的有轨电车全部停驶,轨道陆续被拆除,只剩下外城的三条线路。1966年5月6日,随着最后一条有轨线路的停驶,运行北京长达42年的有轨电车完成历史使命。重现发展(2009年至2024年):2007年5月,前门大街修缮整治工程启动,2009年元旦,铛铛车在前门大街重现。此后,北京还开行了两条仿古铛铛车的旅游观光线以及通往香山的首条现代有轨电车西郊线。
车辆特色
外观设计:早期的铛铛车车身为木质结构,车身两侧开有玻璃窗,车门为横拉的栅栏门,车辆前后都有上下乘客的门,车体上部漆黄色,下部漆褐色1。现在的仿古铛铛车则复原了老式电车的结构形式,外观上保留了传统的特色,同时也进行了一些现代化的改进,如采用纯电动空调车型3。技术改进:新的铛铛车采用超级电容循环充电技术,告别了车上长长的“辫子”,也不用再载杆拉线1。一次充电空载可运行16公里,循环充放电次数可达5万次以上3。人性化设计:为方便乘客乘车时收看新闻、时事,安装了移动电视;为方便残疾人上下车,加装了轮椅渡板,设置了残疾人席和残疾人扶手;为降低车内噪音,地板采用了新型环保材料-泡沫铝地板3。
运营线路
老北京小吃观光线:正阳门箭楼→广场东侧路→东长安街→建国门内大街→建国门桥(折返)→建国门内大街→东长安街→西长安街→南长街→北长街→景山前街→神武门(停车15分钟,筒子河、角楼拍照)→北池子大街→东华门大街→东安门大街→金鱼胡同→校尉胡同→东单三条→王府井大街南口(中途下车站,车辆不等候)→东长安街→天安门东(中途下车站,车辆不等候)→广场西侧路→正阳门箭楼1。夜游东长安街线:正阳门箭楼→天安门广场(正阳门城楼、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国旗杆)→国家博物馆→北京饭店→东单(国庆阅兵起点)→古观象台→建国门(折返点)→天安门东(中途下车站)→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等著名景观和建筑物1。日游观光线:前门-天安门广场东-南长街-西华门-北海南站-神武门-北池子北口-东华门-东安门大街-新东安市场-王府井路口北-天安门东-天安门广场西-前门1。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26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