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做个天窗并非绝对的难事,但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存在一定的技术挑战,以下是具体分析:
设计与空间布局方面
- 车内空间限制:电车由于底盘需安装电池组,会侵占车内纵向空间,特别是轿车车型。安装可开启天窗,其开启结构和遮阳帘滑轨会进一步占用空间,可能导致后排头部空间更局促。像特斯拉Model3为了给后排留出相对合理的头部空间,采用了不可开启且无遮阳帘的全景天幕。
- 车身结构设计:设计天窗需考虑车身整体结构强度和安全性。在车顶开口安装天窗,可能削弱车身刚性,影响车辆在碰撞等事故中的表现。车企需通过加强车身框架、增加支撑结构等方式来弥补,确保车身安全性能不降低。比如一些车型会在天窗周边使用高强度钢材或增加加强筋。
技术与工艺方面
- 玻璃技术:为满足采光、隔热、隔音、安全等要求,天窗玻璃需具备特殊性能。要实现高透光率让车内明亮,又要高效隔绝紫外线和红外线,减少热量进入车内,还需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如福耀集团的三银镀膜技术玻璃,能隔绝高达99%的红外线和紫外线,总能量隔绝率达到89%。
- 密封与防水技术:天窗的密封性能至关重要,要防止雨水、灰尘等进入车内。需采用高质量的密封胶条和先进的密封工艺,确保在各种气候和路况下都能保持良好的密封性。同时,还需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及时排走可能进入的雨水,避免积水造成车内渗漏。
- 电动控制技术:对于电动天窗,其电动控制系统要稳定可靠,实现天窗的顺畅开启、关闭、停位准确等功能,还需具备防夹手等安全保护功能。这涉及到电机、传感器、控制器等多个部件的协同工作,对技术要求较高。
成本与市场方面
- 成本因素:从材料成本看,高质量的天窗玻璃、铝合金框架、电动控制系统等部件成本较高。若采用如调光玻璃等先进技术,成本会更高。加上安装天窗需增加的人工成本、运输成本等,会使整车成本上升。从市场角度,如果消费者对天窗需求不高,车企可能会减少天窗配置或只提供基础天窗,而不会投入过多资源开发高端天窗。
- 市场需求与定位:消费者对天窗的喜好和需求不同,部分消费者喜欢全景天窗带来的开阔视野和采光效果,部分消费者则担心天窗隔热、漏水等问题,更倾向于无天窗或小天窗设计。车企需根据目标市场和消费者需求来决定天窗的配置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