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发展电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环保因素
- 减少碳排放: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各国的重要任务。传统燃油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主要的碳排放源之一。而电车在使用过程中几乎不产生直接的碳排放,只要电力来源是清洁的,如风电、水电、核电等,就可以实现等效零排放。
- 降低污染物排放:燃油车尾气还会排放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如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相比之下,电车不存在此类尾气排放问题,有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少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的发生。
能源因素
- 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许多国家石油资源匮乏,依赖进口,这使它们的能源供应易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能源安全风险。发展电车可以减少对石油的需求,提高能源自给率,增强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如欧盟国家大部分都是能源进口国,发展电车是其针对自身能源短板的重要举措。
- 能源多元化需求:电能来源广泛,风、火、水、核等能源都可转换成电能,发展电车有利于各国构建多元化的能源体系,降低对单一能源的依赖。
技术优势
- 能效更高:目前主流电动机的理论最高效率可达88%,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效率也高于60%,而内燃机的普遍效率在30%-40%之间。电车能更有效地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在能源利用效率上具有明显优势。
- 动力输出特性好:电车的电机可以在瞬间输出最大扭矩,提供强劲的加速性能,动力输出更加直接、平顺,驾驶体验好,不存在燃油车发动机的转速攀升过程和变速箱换挡的顿挫。
经济和产业发展因素
- 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电车产业的发展涉及电池技术、电机制造、充电设施等多个领域,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 提升产业竞争力:在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转型的大趋势下,发展电车有助于各国汽车企业在新兴领域取得技术优势和市场份额,提升本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 降低使用成本:虽然电车的购置成本可能相对较高,但在日常使用中,其维护成本较低,不需要定期更换机油、火花塞等零部件,也不需要进行排放检测等费用较高的维护项目。
政策因素
- 法规推动: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制定了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和燃油消耗限值,对传统燃油车的生产和销售进行限制,迫使汽车企业加大对电车等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投入。如欧盟自2009年起对新乘用车及轻型商用车实施强制性CO?排放标准。
- 补贴和优惠政策:为了鼓励消费者购买电车,不少国家政府出台了购车补贴、税收减免、免费停车、通行费优惠等政策,降低了消费者的购车和使用成本,提高了电车的市场竞争力。
社会和市场需求因素
- 环保意识增强:随着环保理念的普及,国外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电车符合这一消费趋势,受到很多环保人士和追求时尚生活方式的消费者的青睐。
- 城市交通需求:在城市环境中,电车的安静、无尾气排放等特点使其更适合在人口密集的区域行驶,有助于减少城市噪音污染和改善城市环境。同时,电车体积相对较小,停车更加方便,适合城市内的短途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