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电车存在自燃的可能性,但自燃的概率相对较低。
新款电车仍会自燃的原因
- 电池系统问题
- 电芯质量及制造缺陷:即使是新款电车,如果电池生产过程中质量把控不严格,电芯混入杂质、极片有毛刺等,长期使用后可能导致内部短路,引发热失控从而自燃。
- 电池老化:新款电车的电池若在前期生产、运输或存储过程中受到不良影响,可能会加速电池老化,使电池性能下降,增加自燃风险。
- 电池管理系统故障:电池管理系统(BMS)若出现故障,无法准确监控电池的电压、温度、电流等参数,不能及时对异常情况进行调整,如在电池过充、过放、温度过高时不能有效控制,就可能引发热失控导致自燃。
- 外部因素影响
- 碰撞与刮擦:新款电车在行驶过程中如果发生严重碰撞,或者底盘受到强烈刮擦、托底,可能使电池组内部结构受损,导致电芯短路、电解液泄漏等,进而引发自燃。
- 充电问题:使用非原装或质量不合格的充电设备、不规范的充电行为(如在高温环境下充电、充电时间过长、飞线充电等),可能会使电池过热,增加自燃的可能性。
- 高温暴晒:在炎热的天气里,新款电车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车内温度急剧升高,会影响电池的稳定性,使电池内的化学反应加速,增加热失控的风险。
新款电车自燃概率较低的原因
- 电池技术进步:各大电池厂商及车企不断改进电池技术,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广汽埃安的弹匣电池、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等,在安全性方面有了很大提升,具有更好的耐高温、抗穿刺等性能。
- 安全设计增强:新款电车在设计上会采取多种安全措施,如进行防尘防水、防火阻燃、泄气阀等设计,有的车企还采用新型设计,如小米SU7的“电芯倒置”技术,能最大程度保证乘员舱安全。
- 生产工艺提升: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完善,车企在车辆生产过程中对质量的把控更加严格,能够有效减少因生产环节导致的质量问题,降低自燃风险。
- 监控与管理系统优化: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和车辆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电池和车辆的状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可以及时报警或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汽车小米SU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