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所说的“电车”如果指的是电动汽车,从狭义上理解日本电车数量比中国少主要有以下原因:
政策补贴方面
- 中国补贴力度大:中国政府对电动汽车的补贴政策力度大且持续时间长,涵盖购车补贴、充电设施建设补贴等多方面,降低了消费者的购车成本和使用成本,有力推动了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
- 日本补贴相对有限:日本政府对电动汽车的补贴政策虽然存在,但补贴上限相对不高,如最高为8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05万元),且部分海外厂商的补贴上限还有所下降。
产业技术方面
- 中国大力发展纯电技术:中国车企在电动汽车领域积极投入研发,在电池技术、智能驾驶等方面取得了快速进步,同时政府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电动汽车产业链。
- 日本倾向其他技术路线:日本汽车工业发达,在传统燃油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方面具有深厚的积累和优势,其本土车企如丰田、本田等在混合动力汽车领域占据绝大部分市场。并且日本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投入大量精力,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对电动汽车的资源投入。
市场消费方面
- 中国市场需求旺盛:中国人口众多,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较为突出,电动汽车在城市通勤中具有灵活性高、停车方便等优势,且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对电动汽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 日本依赖公共交通:日本的公共交通系统极为发达,地铁、巴士、电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覆盖范围广、运行频率高、准时性好,人们日常出行对私人交通工具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
基础设施方面
- 中国加速设施建设:中国政府和企业大力推动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充电桩数量快速增长,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
- 日本设施建设滞后:日本城市街道相对狭窄,停车设施以小型车位为主,很难有足够的空间来大规模建设充电桩。公共充电桩的数量不足,分布也不够广泛,这使得电动汽车的充电便利性大打折扣,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如果“电车”指的是电动自行车,日本电动自行车比中国少也有以下因素:
- 驾照要求不同:在中国,大部分电动自行车不需要考取驾照,只要遵守交通规则即可上路,使用门槛低。在日本,只要电动车速度超过20公里/小时,就需要考驾照,并且还要购买保险、进行年检等,手续繁琐。
- 认证标准差异:日本规定电动自行车必须具备脚踏功能,在骑行过程中需要人力踩踏,电机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中国常见的纯电动踏板车,拧把就走的类型,在日本不被允许作为电动自行车,而是被归类为原付摩托车,需要考证、上牌、买保险才能上路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