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离地间隙并不都低,部分电车离地间隙较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电池因素
- 电池布置需求: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并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大多数电动汽车会将电池组平铺在底盘下方。为了给电池组提供足够的安装空间,同时保证车辆的整体高度在合理范围内,底盘高度就会受到限制,导致离地间隙相对较低。
- 电池重量影响:电池组本身重量较大,将其放置在底盘下方可以降低车辆的重心,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更加稳定。如果底盘过高,车辆重心也会相应升高,在高速行驶或转弯时容易出现侧倾等不稳定情况,影响行车安全。
空气动力学因素
- 降低风阻:较低的离地间隙有助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减少空气阻力。当车辆行驶时,空气会从车辆底部流过,如果离地间隙过高,空气在车底的流动会变得紊乱,增加风阻。风阻的增加不仅会导致能耗上升,影响车辆的续航里程,还会对车辆的高速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而较低的离地间隙可以使车底的气流更加顺畅,降低风阻,提高车辆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续航能力。
- 优化气流:一些电动汽车为了进一步优化空气动力学性能,会采用一些特殊的设计,如底盘平整化、加装扰流板等。这些设计需要在较低的离地间隙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以引导气流,减少涡流和阻力,提升车辆的整体性能。
操控性能因素
- 提升稳定性:较低的离地间隙意味着车辆的重心更低,在转弯、变道等操作时,车辆的侧倾幅度会更小,能够更好地保持车身的稳定,给驾驶者带来更安全、更稳定的驾驶体验。
- 增强操控性:低重心可以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对转向指令的响应更加灵敏和准确,减少了车辆在操控过程中的延迟和偏差,提高了车辆的操控性能,尤其在高速行驶和复杂路况下,这种优势更加明显。
设计与成本因素
- 外观设计:一些电动汽车追求流畅、动感的外观设计风格,低底盘可以使车辆整体线条更加流畅、优美,符合现代消费者对于汽车外观的审美需求。
- 成本控制:提高离地间隙可能需要对车辆的悬挂系统、底盘结构等进行重新设计和改进,这会增加车辆的研发和生产成本。为了在保证车辆基本性能和功能的前提下控制成本,一些车企会选择相对较低的离地间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