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互补电车是可以使用的。但目前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具体如下:
可行性方面
- 技术层面:从技术原理来看,风电互补电车是可行的。可以通过在车辆顶部或其他合适位置安装小型风力发电机,利用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相对风速以及自然风来发电,再结合太阳能电池板在有光照时发电,共同为车辆电池充电。如2015年就有国内首辆“风光互补”电动汽车上路的报道,该车通过在车顶上安装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板,实现了仅依靠风力和太阳光就能上路行驶。
- 能源互补层面:风能和太阳能具有互补性。在风力资源丰富但光照不足时,风力发电可以发挥作用;在阳光充足但风力较小的情况下,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以补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车辆能源获取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限制和挑战方面
- 自然条件依赖:风电互补电车的发电效率严重依赖自然条件。在风力微弱、光照不足的地区或天气条件下,如阴天、雨天、无风天气等,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量会大幅减少,甚至无法发电,影响车辆的续航和使用。
- 技术成熟度:将风电互补技术应用于车辆上,目前整体技术成熟度还不够高。比如如何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确保风力发电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如何提高风力和太阳能的转换效率,以及如何有效整合两种能源为车辆电池充电等问题,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 成本较高:风电互补电车的研发、生产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包括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设备的购置、安装,以及车辆本身的改造等,这会导致车辆的价格相对较高,不利于大规模推广和普及。
- 空间和重量限制:车辆的空间和承载能力有限,安装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板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增加车辆的重量,可能会影响车辆的外观设计、内部空间布局以及行驶性能。
- 充电效率问题:即使在风力和光照条件较好的情况下,风电互补系统为车辆充电的效率相对较低,与专业的充电桩相比,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将车辆电池充满,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车辆的使用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