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电和电车从表面上看存在一定矛盾,但从长远和整体角度来看,二者并不必然矛盾,以下是具体分析:
从短期和局部看存在矛盾
- 充电难问题凸显:在限电期间,公共充电桩可能会因电力供应不足而减少开放时间或降低功率,导致电车用户难以找到可用的充电桩,或者充电时间大幅延长。如2024年成都高温限电时,部分地区白天很多充电站暂停服务,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受到很大影响。
- 出行受限:电车的续航里程有限,如果在限电期间无法及时充电,可能会导致车辆无法正常行驶,影响人们的出行计划。对于依赖电车出行的人来说,可能需要寻找其他交通工具,增加了出行成本和不便。
从长期和整体看并不矛盾
- 电车用电占比相对小:目前电动汽车保有量在全社会用电设备中的占比相对较小,即使未来电动汽车保有量大幅增加,如达到1亿辆,每年耗电量约为5000亿度,占全国用电量的比例估计在5%左右,对整体电力供应不会构成根本性的威胁。
- 削峰填谷作用:电车具有“白天用车,晚上充电”的特点,如果绝大多数电车都能利用谷电夜间充电,可对电网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提高用电效率,调节用电负荷,节约电力资源。有专家测算,目前每天的峰谷电差,可以满足4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
- 技术发展带来新可能:V2G技术允许电动汽车在必要时作为移动电源为电网供电,从而缓解电网的压力。此外,“虚拟电网”技术和“储能站”也能在电力需求高峰时段向电网输送电能,在需求低谷时储存多余的电力,减少限电发生的可能性,也能让电车更好地融入电力系统。
- 促进电网建设和优化:电车的发展会促使电网企业加强电网的升级和改造,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和智能化管理水平,以满足电车充电以及其他用电需求。同时也会推动分布式能源、储能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电力供应更加稳定和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