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为什么不买电车了

2025-02-10 00:09:44  阅读 9 次 评论 0 条

欧美并非完全不买电车了,只是部分消费者对购买电车存在一些顾虑,一些车企也调整了电车发展战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消费者层面

  • 观念与认知偏见:德国纽伦堡市场决策研究所(NIM)的研究显示,三分之一的燃油车车主对电动汽车的环境友好性表示怀疑,许多消费者的怀疑是基于偏见。对于不驾驶电动汽车的人来说,自动驾驶的可靠性也是他们的主要关注点。
  • 续航里程焦虑:在没有电动汽车的受访者中,52%的人表示续航能力是一个问题。欧美地域广阔,部分地区地广人稀,如美国一些偏远地区居民或经常长途旅行的人,担心电车续航里程无法满足需求,即使目前一些电车续航有所提升,但相比燃油车加油即走的便利性,仍有差距。
  • 充电设施短板:欧美在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滞后。一方面,充电桩数量不足、分布不均,城市中心相对集中,郊区和农村地区较少;另一方面,充电速度慢,公共充电桩的充电时间过长,给用户带来不便,近80%的美国受访者认为缺乏充电基础设施是不选电动车的主因。
  • 使用成本考量:在欧洲,受俄乌战争等因素影响,能源结构改变,发电成本上升,出现“电比油贵”的情况,使电车使用成本优势不明显。此外,电车的维修保养成本也较高,电池更换费用昂贵。
  • 传统驾驶习惯:欧美消费者长期使用燃油车,对其驾驶感受和加油方式等已习惯,对电车这种新生事物需要时间适应,且部分消费者喜欢燃油车发动机的轰鸣声等传统驾驶体验。

车企与市场层面
  • 技术竞争压力:中国在新能源技术领域进步巨大,欧美汽车制造商在技术研发方面滞后,难以超越中国在新能源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不断被挤压,竞争压力倍增。
  • 产业依赖困境:欧美汽车产业对中国产业链深度依赖,从特斯拉到奔驰等知名品牌在很多方面依赖中国的资源和供应链,难以自主地制定发展策略和研发方向,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
  • 研发生产成本高:电动汽车的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投入大,核心零部件如电池、电机、电控等的供应链和产能不足,导致成本上升,而市场销量和利润难以达到预期,如福特汽车在电动汽车上亏损严重。
  • 政策调整影响:部分欧美国家政策调整,对电动汽车的补贴和税收优惠削减,如英国将原定的2030年燃油车禁售令推迟到2035年执行,政策对电车发展的推动作用减弱。
  • 替代能源发展:欧美国家拥有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还在积极探索合成能源和氢能源等替代能源,对电动车的研发热情相对较低,投入和研发资源相对较少。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237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