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驱电车在某些情况下是比较容易甩尾的,以下是具体分析:
物理原理层面
当车辆制动时,如果后轮先于前轮抱死,后轮的制动力过早超过其摩擦力,会导致制动力减弱,后轮与地面的摩擦力随之减小。这种情况下,后轮与地面的相对运动会产生一个扭矩,从而造成车辆的侧向不稳定,表现为甩尾。后驱电车的动力由后轮输出,在一些工况下后轮更容易出现抱死或者失去抓地力的情况,进而引发甩尾。
车辆重心转移层面
- 加速时:后驱电车在起步、加速或爬坡时,车辆重心会向后移,理论上后轮抓地力会增强,能提供更强劲的推力。但如果动力输出过大,超过了后轮与地面的摩擦力极限,后轮就会打滑,进而可能导致甩尾,特别是在湿滑路面上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
- 制动时:刹车时车辆重心前移,后轮的垂直载荷减小,导致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正压力变小,摩擦力也随之减小。此时如果制动力分配不合理,后轮制动力相对较大,就容易使后轮抱死从而引发甩尾。
实际路况层面
- 湿滑路面:在雨雪天、砂石路或光滑路面等低附着系数的路况下,后驱电车的后轮本身就容易失去抓地力,再加上如果遇到急加速、急刹车或者快速转向等操作,甩尾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 弯道行驶:后驱电车过弯时,如果速度过快,离心力会使车辆有向外甩的趋势,此时后轮需要承受更大的侧向力。当侧向力超过后轮的抓地极限时,就会出现甩尾现象。
动力特性层面
电动车的起步扭矩通常较大,如果没有电子系统对动力输出进行有效控制,在一些路况下后驱电车起步或加速时很容易出现后轮打滑的情况,进而导致甩尾。
不过,如果后驱电车配备了先进的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如ESP等)、优秀的轮胎以及合理的制动力分配系统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甩尾的风险。比如岚图知音搭载的LFC超级后驱技术,就能通过创新的底盘与VCU之间的液压制动补偿交互接口,实现对电驱制动与机械制动的精准控制,有效避免甩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