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实际续航并没有一个绝对精确的标准公式,因为它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但可以用一个大致的公式框架来表示:
其中:
- 理论续航:一般是指车辆在理想条件下,由厂商通过特定的测试工况(如NEDC、WLTC、CLTC等)测得的续航里程数据。
- NEDC(新欧洲驾驶循环):主要基于欧洲的驾驶工况制定,测试环境相对较为理想,包括在特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车辆在底盘测功机上按照固定的速度-时间曲线行驶来测定续航。
- WLTC(世界轻型汽车测试循环):是全球统一的轻型车测试循环,相比NEDC,它的测试工况更复杂,涵盖了更多不同的行驶速度、加速度变化等,能更接近实际驾驶情况。
- CLTC(中国轻型汽车行驶工况):是根据中国实际驾驶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的测试工况,考虑了中国的道路条件、交通状况等因素,对中国市场的电车续航测试更有针对性。
- 修正系数:是综合考虑各种实际因素对理论续航的影响而得出的一个系数,通常小于1,其影响因素包括:
- 驾驶习惯:急加速、急刹车、长时间高速行驶等激烈驾驶行为会使修正系数降低,比如急加速时,电机需要消耗更多的电能来提供强大的动力,会使电量快速下降;平稳驾驶、合理利用动能回收系统则有助于提高修正系数,使实际续航更接近理论续航。
- 环境温度:低温会使电池活性降低,导致电池容量减小和电池内阻增加,从而使修正系数降低,一般来说,在低温环境下,如零下10摄氏度以下,实际续航可能只有理论续航的60%-70%;高温环境下,电池散热等也会消耗一定电量,但影响相对低温较小。
- 车辆负载:车辆承载的重量越大,电机驱动车辆所需的能量就越多,修正系数也会越低,例如车上满载乘客和大量行李时,实际续航会比空载时减少。
- 路况:在城市拥堵路况下,频繁的启停会使电机反复消耗电能,同时空调等设备使用时间也可能增加,会降低修正系数;而在畅通的高速公路或国道上,如果保持经济时速行驶,修正系数会相对较高。
- 辅助设备使用:使用空调、加热座椅、音响等设备会增加电能消耗,降低修正系数,尤其是在冬季使用暖风或夏季使用大功率制冷时,对续航的影响较为明显。
实际续航还可能受到电池老化程度、轮胎气压、车辆风阻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实际使用中,电车的实际续航会在理论续航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使用条件和环境有所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