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容易自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电池因素
- 热失控:动力电池热失控是导致电动汽车自燃的主要原因。机械损伤、工作温度不当和电滥用等是常见诱因。车辆碰撞致使电池受到挤压、穿刺,电池内部短路会造成局部过热;高温条件下,电池内部电解液会释放大量气体和热量;过度充电和过度放电都会使电池异常发热,这些情况都可能引发热失控,进而导致自燃。
- 电池质量问题:部分厂商为降低成本,使用劣质电芯或不合格的电池管理系统(BMS),增加了起火风险。例如在不合格的电池制造过程中,正负极之间的隔膜可能存在缺陷,大量电流短时间通过会产生高温,导致电解液分解,引发燃烧反应。
- 电池设计缺陷:一些车型的电池包结构设计不合理,散热效果差,容易引发热积累,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就可能导致电池温度过高,增加自燃的可能性。
电路因素
- 线路老化:电动汽车的电路系统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电缆会出现老化、磨损的情况,这可能导致线路短路,使电流异常增大,进而产生高温,引发自燃。
- 电气线路敷设问题:部分生产厂家选用线径小、质量差的电线,插接元件质量低下,敷设时未按照规定对其线路进行捆扎,较大负荷时因超负荷发热或连接端口氧化污染导致电阻增大产生热量引发火灾。
使用和维护因素
- 充电不当:快充会在短时间内带来较大发热量且热量不均匀,若电池内部达到热失控的引发温度,就可能出现自燃。过充电使电池满电后还继续充电,会导致电池内部压力增加,过放电将电池内的电量完全用完,可能使电池组中电压最低的那节电池被其他电池反向充电,导致异常发热,这些都可能引发自燃。
- 车辆改装:有些车主为了快速充电,把“慢充改快充”,这些本身没有做太多冷却优化的慢充电池,在长时间的大功率快充下,有热失控自燃的风险。此外,私自安装防盗器、改装音响设施等增加用电负荷的行为,也容易引发火灾。
- 维护不足:忽视定期检修会导致潜在问题积累,例如车辆的电池、线路、散热系统等部件出现故障或老化未被及时发现和处理,就可能引发自燃。
外部因素
- 碰撞挤压:车辆发生事故时,电池遭到穿刺、挤压、碰撞等,导致电池内部短路,从而引发自燃。比如车辆经过坑洼路面,被尖锐石头磕伤底盘,电池受到挤压内部短路,最终可能出现自燃。
- 涉水浸泡:电池如果被水浸泡可能出现外部短路的现象,外部短路会产生热量,一旦达到热失控的引发温度,电池就有可能自燃。
- 高温暴晒:在高温环境下,特别是夏日直晒,会使电池温度大幅上升,加速电池内部化学反应,降低电池的稳定性,增加自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