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电车在高速充电通常是安全的,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因素和潜在风险,以下是具体分析:
安全因素
- 充电设施不断完善: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已建成充电桩3.31万个、充电停车位4.93万个,已建设充电设施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占比提升到了97%。交通运输部门也建立了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充电繁忙服务区调度保障机制,且车主可通过多种方式提前了解充电设施使用状况,这为安全充电提供了硬件基础和信息支持。
- 车辆安全设计:车企在车辆设计上采取了诸多安全措施,如优化BMS电池管理系统,具备过热保护、短路保护、过充保护等功能,还能通过各种元件实时监控动力电池的状态,根据实际情况主动进行散热、预热、温度均衡等操作,确保电池在各种环境下保持良好性能。
- 充电操作规范明确:充电桩设备有明确的使用说明和安全规范,例如充电前要检查周围环境及充电桩设备是否完好,充电中按正确操作流程进行、车辆要静止且混合动力电车需熄火,充电后要确认充电桩停止工作再拔出充电枪等。只要用户按照规范操作,就能降低安全风险。
潜在风险
- 设备故障及老化:部分老旧或维护不当的充电桩可能存在故障隐患,如充电枪接触不良、电缆破损、电路故障等,这可能导致充电异常、起火等安全问题。
- 环境因素影响:在高温、暴雨、雷电等恶劣天气下充电,可能会对充电设备和车辆电池造成影响。例如高温会使电池充电效率降低、寿命缩短,暴雨天气若充电桩防护措施不到位,可能会发生漏电危险。
- 用户操作不当:如果用户未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充电,如在充电时使用车内大功率电器、充电过程中强行拔出充电枪等,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
- 充电过载:在一些充电需求高峰时段,多个车辆同时使用快充可能导致服务区电力供应过载,影响充电安全和效率,甚至可能引发电路故障。
为确保开电车高速充电安全,车主应提前规划充电路线,了解沿途充电桩情况。充电前仔细检查充电桩和车辆充电接口等设备是否正常,在恶劣天气下尽量选择有防护设施的充电桩。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充电操作,充电过程中关注车辆和充电桩的状态,如有异常及时停止充电并联系相关人员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