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对电车上心,主要是基于政策、市场、技术、产业链和行业变革等多方面的因素,以下是具体分析:
- 政策因素
- 补贴与激励:各国政府出台了大量补贴政策,如中国延续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叠加地方补贴后单车最高可省4万元,这直接降低了消费者的购车成本,刺激了市场需求,也让资本看到了投资电车的稳定回报预期。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提供7500美元税收抵补,吸引了LG新能源等企业加速在北美布局。
- 法规推动:欧盟通过碳关税等法规倒逼车企转型,使得传统车企不得不加大在电车领域的投入,也吸引了大量资本进入该领域,以顺应政策趋势,避免被市场淘汰。
- 市场因素
- 市场爆发:全球电车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40.9%,深圳等城市突破76.9%。而且中国车企出口表现出色,比亚迪、蔚来等在挪威、德国实现“量价齐升”,出口均价突破3万美元,全球市场空间巨大。
- 成本优势:2025年电动车与燃油车制造成本有望持平,混动车型百公里油耗进入“2L时代”,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电车的生产成本不断降低,性价比逐渐提升,消费者对电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为资本带来了广阔的盈利空间。
- 场景拓展:自动驾驶公交、无人配送等新业态在深圳等地落地,打开了万亿级智慧出行市场,为电车相关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吸引资本纷纷布局。
- 技术因素
- 电池技术突破:宁德时代神行PLUS电池实现12分钟快充500公里,半固态电池量产推动续航突破1000公里,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解决了消费者的续航焦虑,提升了电车的性能和竞争力,也使得相关企业的投资价值大增。
- 智能驾驶发展:华为乾昆智驾系统、速腾聚创千元级激光雷达等技术商业化,L3级自动驾驶渗透率超25%,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让电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向智能移动终端转变,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创造了更多的商业价值和想象空间。
- 能源网络完善:深圳建成全球最大超充网络,V2G车网互动技术开启储能新场景,能源网络的不断完善,为电车的使用提供了便利,也为资本在充电运营、储能等领域带来了新的投资机会。
- 产业链因素
- 上游资源:锂、钴等资源掌控与回收技术投资激增,宁德时代布局印尼镍矿降低供应链风险,确保了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对于保障电车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也吸引了资本在上游资源领域的布局。
- 中游制造: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40%,是电车产业的核心环节,二线厂商产能利用率超90%,资本窗口期仅剩1-2年,激烈的竞争促使资本加速进入,以抢占市场份额。
- 下游服务:充电运营、电池租赁等新模式年复合增长率超30%,蔚来换电站单站日均服务量突破100次,下游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为资本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和稳定的收益来源。
- 行业变革因素
- 能源革命:电车的发展是能源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传统燃油车逐渐被电车等新能源汽车取代是大势所趋,资本为了在能源转型中占据有利地位,纷纷加大对电车的投资。
- 智能革命:电车是智能革命的重要载体,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深度融合,将推动汽车行业向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发展,资本看好电车在智能革命中的发展前景,希望通过投资分享行业变革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