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问的可能是“为什么都说电车谁都会造,而油车不是”。这主要是因为电车和油车在技术复杂性、生产设备与供应链等方面存在差异,具体如下:
技术复杂性
- 电车相对简单
- 动力系统: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主要由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组成。电池提供电能,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电控系统负责控制电池的充放电和电机的运行。其结构和工作原理相对简单,零部件数量较少,技术门槛相对较低。
- 电子系统:电车的电子系统虽然较为复杂,但与燃油车相比,在动力控制等方面的复杂程度要低一些,且随着电子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相关技术和零部件更容易获取和掌握。
- 油车更为复杂
- 动力系统:燃油汽车的发动机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机械系统,涉及到进气、压缩、做功、排气等多个冲程,需要精确的机械设计和制造工艺来保证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此外,燃油车还需要配备复杂的变速器系统,以实现不同车速和行驶工况下的动力传输和匹配,这增加了技术难度和研发成本。
- 排放系统:为了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燃油车的排放控制系统也越来越复杂,需要采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来降低尾气中的污染物含量,如三元催化器、颗粒捕捉器等,这对汽车制造商的技术研发能力和生产工艺要求极高。
生产设备与供应链
- 电车适应性强
- 生产设备:电动汽车的生产设备相对灵活,一些关键生产环节如电池组装、电机装配等,不需要像燃油车生产那样依赖高度专业化的大型机械加工设备。而且,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许多通用的生产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可以经过改造和升级后用于电动汽车的生产,降低了生产设备的投入门槛。
- 供应链:电动汽车的供应链相对简单,主要集中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以及电子元器件等领域。这些零部件的供应商数量相对较少,且分布较为集中,供应链管理相对容易。
- 油车依赖度高
- 生产设备:燃油车生产需要大量专门用于发动机制造、变速器加工等的高精度机械设备,这些设备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技术含量高,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和专业的制造能力。
- 供应链:燃油车的供应链庞大而复杂,涉及到众多的零部件供应商和配套企业,包括钢铁、橡胶、塑料、电子等多个行业。不同零部件之间的协同工作要求非常高,需要汽车制造商具备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和整合资源的能力。
研发周期与成本
- 电车优势明显
- 研发周期:电动汽车的技术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但由于其技术相对简单,研发周期相对较短。汽车制造商可以更快地推出新车型,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
- 研发成本:相比燃油车,电动汽车在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相对较少,总体研发成本较低。这使得一些新进入汽车行业的企业或科技公司有机会涉足电动汽车领域。
- 油车难度较大
- 研发周期:燃油车的技术成熟度高,但要进行重大技术突破或推出全新车型,需要经历较长的研发周期,通常需要5-10年甚至更长时间。
- 研发成本:由于燃油车技术的复杂性和对性能、可靠性的高要求,其研发成本巨大。这不仅包括技术研发本身的费用,还包括大量的试验、测试和认证费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