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的保险更贵,主要有赔付率、维修成本、车辆价值等以下几方面原因:
- 赔付率更高
- 使用强度大:新能源汽车凭借低使用能源成本优势,成为营运类车辆的优先选择,2024年新能源汽车中营运车占比较燃油车高10个百分点,使用强度偏大,出险概率更高。
- 年轻车主多:新能源车主相对年轻,35岁以下车主占比较燃油车高14个百分点,车主驾龄相对较短,驾驶经验不足,也容易导致事故发生。
- 车辆特性:新能源汽车提速快、噪音小,行驶过程中外界不易察觉,相对容易出险。
- 维修成本更高
- 电池成本高:电池组占电车成本的比例很大,一旦出问题,维修或更换费用昂贵。
- 集成化程度高:电车采用一体化压铸等先进技术,轻微损伤也可能需整体更换,增加维修成本。
- 智能配置多:前杠、后杠等部位集成毫米波雷达等高科技产品,损坏后需更换整个部件。
- 维修渠道少:多数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采用维修授权模式,不同企业维修体系之间相对封闭,社会化程度较低,零配件和维修工时价格偏高。
- 车辆购置价值高:新能源车型的市场价格普遍高于同等配置级别的燃油车型,这是由其技术含量、环保性能等因素决定的。车辆保险费用往往与其购买价格挂钩,因此在相同条件下,新能源电动车所缴纳的保险费自然会相对较高。
- 数据积累不足:新能源汽车发展时间短、车型迭代快,保险数据积累不足,基准费率存在偏差,保险公司难以精准定价,为覆盖风险,可能上调保费。
- 使用性质模糊:现在很多网约车都换成电车,私家车和运营车的界限模糊,保险公司难以准确区分,为降低风险只能一刀切提高保费。
- 智能化带来新风险:电车的车载大屏、自动驾驶、OTA升级等智能化功能,背后都是潜在的故障点和安全隐患,增加了保险公司的风险。
- 政策因素和市场推广策略:一些国家和地区为了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能会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包括较低的保险费用,但也有一些厂商提供购车补贴或优惠,可能会导致保险公司的承保成本增加,进而提高保费来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