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保险更贵,主要是由车辆价值、维修成本、出险率、数据及定价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的,具体如下:
- 车辆价值因素
- 本身价格较高:电车通常集成了先进的电池技术、智能科技等,研发和制造成本高,导致其市场价格普遍不低。像特斯拉ModelS等高端电车,价格远超同级别燃油车,保险费用自然更高,因为保险赔偿金额与车辆价值直接相关。
- 折旧率特殊:电车的电池等核心部件随着使用年限和里程增加,性能可能下降,导致车辆折旧速度与燃油车不同,保险公司在计算保费时会考虑这一特殊折旧因素,可能使保费升高。
- 维修成本因素
- 零部件成本高:电车的电池组占整车成本比例高,一旦受损,更换或维修费用昂贵。此外,智能系统、传感器等高科技配置损坏后,维修或更换成本也远超传统燃油车零部件。
- 维修难度大:电车技术复杂,集成度高,需要专业的维修设备、技术人员和特定的零部件,普通修理厂难以承接,通常只能在4S店维修,导致维修工时费高,整体维修成本上升。
- 出险率与赔付率因素
- 使用强度大:因能耗成本低,很多网约车等营运车辆选择电车,使用频率和里程数高,事故概率增加。而且部分车主将兼职营运的电车按家用车投保,导致保费与风险不匹配。
- 驾驶习惯激进:电车动力输出特性使驾驶更具推背感,年轻车主较多,驾驶风格激进,增加了事故发生概率。同时,电车行驶安静,行人或其他车辆不易察觉,也易引发事故。
- 系统故障风险:电车的“三电”系统复杂,技术尚在发展完善中,容易出现故障,如电池过热、电控系统失灵等,导致自燃等事故,增加了保险公司的赔付风险。
- 数据与定价因素
- 数据积累不足:新能源汽车发展时间短,保险公司缺乏长期、大量的理赔数据和风险评估数据,难以精准定价,为覆盖风险,会提高保费。
- 定价调整滞后:目前新能源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范围相对较窄,保险公司调整保费的空间受限,不能及时、充分地根据车辆实际风险状况调整价格。
- 保险保障因素
- 保障范围扩大:新能源车专属保险条款不仅涵盖传统车险的保障范围,还增加了针对充电、作业等场景以及“三电”系统的保障,保障更全面,保费也相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