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不是取消共享电车车牌,而是一些地方不允许共享电车投放或要求无牌共享电车退市,主要有以下原因:
- 安全隐患
- 骑行行为风险:部分用户骑共享电车时不遵守交通规则,如闯红灯、逆行、随意变道等,由于共享电车速度比自行车快,易引发交通事故。一些用户还存在不戴头盔的情况,加大了事故伤亡风险。
- 车辆状况风险:共享电车使用频率高、使用人群复杂,车辆损耗快。部分车辆可能存在刹车不灵、轮胎磨损严重等安全隐患,运营企业难以及时全面检查和维修,增加了安全风险。
- 管理难题
- 乱停乱放:共享电车使用便捷,用户往往随意停放,占用盲道、消防通道,或停在路口、人行道等影响交通和市容的位置,给城市管理带来很大困扰。
- 车辆监管:数量众多的共享电车分布广泛,运营企业管理难度大,难以实时掌握车辆状态和使用情况。一些无牌共享电车若出现违规行为或事故,难以准确追溯责任。
- 交通拥堵
- 路权竞争:在一些交通流量大的城市,道路资源有限,共享电车加入会与其他车辆和行人争夺路权,尤其在高峰时段,可能加剧交通拥堵。
- 通行效率:共享电车速度相对较慢,且骑行轨迹不规则,在交通繁忙路段可能影响整体通行效率。
- 环保及其他问题
- 电池污染:共享电车电池若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大量电池回收和处理需要专业设施和技术,增加了环保成本和压力。
- 与公共交通竞争:部分城市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共享电车可能会对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的客源产生一定分流,影响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