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锂电在不同阶段的污染情况有所不同,总体来说,如果处理得当,污染相对可控,以下是具体分析:
生产阶段
- 资源开采污染:锂、钴等稀有金属的开采消耗大量能源,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破坏,同时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等可能含有重金属和有害物质,若未经有效处理排放,会污染土壤和水源。
- 生产环节污染:锂电池生产中的制浆、搅拌等工艺会产生六氟磷酸锂等挥发性有机气体及氟化物,正负极活性材料转移过程会产生少量粉尘,涂布机烘干正极片会产生NMP溶剂废气,若处理不当,会对空气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不过,目前有布袋除尘法、冷凝法等多种废气处理方法可有效降低污染。
使用阶段
一般情况下,电车锂电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直接污染较小,不会像传统燃油车那样排放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尾气污染物。但如果电池发生泄漏等故障,电池中的电解液等物质泄漏出来,可能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因为电解液含有强腐蚀性化学物质。
回收阶段
- 正规处理污染可控:通过阶梯利用,可将报废电动车电池售卖给对电池性能要求不高的企业,或拆解加工制成其他产品,实现全生命周期充分利用。拆解回收方面,可提取锂、铅等有价值金属,目前镍、钴金属回收率超95%,有污染的电解液等会经过无害化处理,污染可得到有效控制。
- 非正规处理污染风险大:一些小作坊式回收点不具备无害化处理能力,只是简单拆解后随意丢弃废物,导致大量重金属污染物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和土壤,让污染不断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