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人乘坐电车都会晕车。晕车与否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人体自身因素
- 内耳平衡系统敏感:人体的内耳前庭系统负责感知运动和维持平衡。乘车时,前庭器官会捕捉运动刺激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当这个系统过于敏感时,如乘车时轻微晃动就会引发前庭器官过度反应,产生大量神经信号,大脑处理不了就会出现晕车症状,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等。
- 视觉与平衡感冲突:乘车时眼睛看到车内静止景象,而内耳感受到运动状态变化,这种不一致会使大脑信息混乱,引发晕车。乘车时看手机、看书会加重此冲突,增加晕车可能。
- 个体身体状态:乘车前睡眠不足、过度疲劳、饥饿或过饱、焦虑紧张等,会使身体应激能力下降,乘车时更易晕车。例如,熬夜后第二天乘车,身体和大脑都处于疲劳状态,对运动刺激的耐受性降低,就容易晕车。
电车相关因素
- 行驶特性:如果电车加速、减速过于突然,或者行驶过程中晃动、颠簸比较严重,就会增加晕车的可能性。但现在很多电车的动力输出和悬挂系统等都设计得比较好,行驶平稳性较高,能减少晕车情况的发生。
- 车内环境:车内空间狭小、空气流通不畅,会使车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气含量减少,导致大脑缺氧,从而诱发晕车。车内有异味,如汽油味、皮革味等,也可能会刺激人的嗅觉,引发晕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