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后排凸起主要有以下原因:
- 底盘架构设计需求
- 电池管理系统与高压线路安置:很多电车采用“滑板式”底盘架构,电池组平铺在底盘下方。但除了电池组,还需要安置电池管理系统、高压线路等关键组件。这些部件体积较大且需要合理布局,凸起部分可用于规整地放置它们,确保其免受外力冲击,保证稳定运行。
- 其他底盘部件布局:车辆底部的冷却系统、刹车系统等其他部件也需要占用空间,它们的布局和安装同样可能导致后排座位下方出现凸起。
- 安全性考量
- 碰撞缓冲保护:电车的高压电池和线路集中在底盘区域,发生碰撞等意外时,凸起部分能起到缓冲作用,减少底盘关键部件直接受损的风险,降低电池短路、起火等危险,保障车内乘客生命安全。
- 增强车身刚性:凸起就像建筑里的承重墙一样,能提升车身刚性。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承受各种扭转力,特别是过弯、过坑洼路面时,凸起可增强车厢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减小车身变形程度。
- 平台通用性因素
- 油改电平台沿用:部分电车为节省成本、加快研发进度,会沿用传统燃油车平台进行改造。即使去除了排气管需求,但改动原平台的底盘模具等基础架构成本过高,所以保留了后排凸起设计,在适配电动化的同时,维持了一定的通用性。
- 多平台通用设计:一些车企为了实现多平台通用,会在不同车型上采用相似的底盘设计,可能会导致后排凸起的存在,以满足不同动力系统和配置的安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