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燃油车的价格会比电车更便宜,主要原因如下:
- 动力系统成本
- 发动机:燃油车发动机技术成熟,历经长期发展,供应链完善,规模效应显著,生产和研发成本相对低且稳定。例如大众的EA211发动机,广泛应用于多款车型,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汽车大众EA211发动机
- 电池:电车依靠电池提供动力,主流的锂离子电池,其核心原材料如碳酸锂、钴等,价格波动剧烈且长期处于高位。一辆普通电动汽车,电池成本往往占整车成本的30%-40%,高端车型更高。如特斯拉Model3标准续航版,电池组容量约60度,以每度电电池成本1500元计算,电池成本就达9万元左右,而同款燃油车发动机成本远低于此。
- 研发投入
- 燃油车:技术发展成熟,研发投入多集中在常规性能优化和外观设计,如发动机的节油技术、车身的空气动力学设计等,成本相对较低。
- 电车:作为新兴技术,需在电池管理系统、自动驾驶技术、智能互联系统等多方面进行大量研发投入。以特斯拉为例,其在自动驾驶技术上投入巨大,这些成本最终分摊到每辆车的售价中。
- 生产规模与供应链
- 燃油车:经过百余年发展,形成了成熟完善的供应链体系,零部件生产规模大、成本低。如发动机的生产,全球有众多专业供应商,竞争充分,价格透明。
- 电车:尤其是新兴造车势力,生产规模有限,难以通过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关键零部件如高性能电池、先进电控系统等,供应链相对薄弱,供应稳定性不足,采购成本居高不下。
- 政策与补贴
- 燃油车:没有类似的补贴政策,但也不存在补贴退坡带来的成本压力。
- 电车:发展初期,政府出台大量补贴政策刺激市场需求、推动技术进步。但随着补贴逐步退坡,车企失去成本缓冲,不得不将原本由补贴覆盖的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虽然目前燃油车的价格普遍低于电车,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池成本的逐步降低,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未来电车与燃油车的价格差距有望逐渐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