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换电池价格不降,甚至处于高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技术与生产方面
- 生产技术复杂:当前电动汽车普遍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在制作过程中涉及多种复杂技术。例如,电池的电极制备、电解液配置、电池封装等环节都需要高精度的工艺和设备,这些技术成本会体现在电池价格上。
- 原材料成本波动:制造电池需要用到锂、钴、镍等稀有金属。这些金属的价格受全球市场供需关系、矿产资源开采难度和成本等因素影响,波动十分频繁。即使部分原材料价格有所下降,但其他原材料价格可能上涨,导致整体成本难以降低。
- 规模效应不足:虽然电动汽车销量近年增长迅速,但相较于传统燃油车,其市场占比仍然较低。电池生产商难以实现像传统燃油车零部件那样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无法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来有效降低成本。
- 电池结构设计导致整体更换:为提升续航等性能,新能源车采用了电芯电池包一体化、电池车身一体化等设计。一旦出现故障,很难单独拆除和更换单个电芯,通常需要更换整个电池包,大大增加了换电成本。
市场与行业方面
- 售后市场垄断:新能源车企或动力电池厂商大多自建售后体系,几乎“垄断”了新能源汽车的维修。由于动力电池与安全强相关,车企设计了非常高的系统权限,限制了第三方服务商的进入,导致维修定价权被整车厂牢牢把控,缺乏市场竞争使得价格难以下降。
- 行业标准不统一:动力电池技术标准不统一,不同车企搭载的电池不同,同车企不同车型电池也不同,老款新能源车电池配件可能已经停产。第三方公司若要生产适配的电池或提供维修服务,只能单开售后生产线,成本高且等待时间长。
售后与服务方面
- 维修设备投入大:动力电池维修需要增加检测设备,如诊断电脑、解码器、诊断仪等,还需要维护设备如模组充放电机、均衡仪等,涉及电芯更换时,还需要激光焊接设备等加工设备。这些设备投入提高了维修成本,进而影响了电池更换价格。
- 维修人才短缺:专业的新能源汽车维修师至少需要具备汽车维修工证、电工证等,但市场上这样的人才供不应求。培养出来的可上岗人才,大部分还没毕业就已经被车企抢先签约,导致维修人才无法下沉到汽修门店,人力成本较高也使得电池更换价格难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