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快充功率浮动是比较大的,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车辆自身方面
- 充电策略不同:许多车企为保护电池,会采用随充电次数增加调整功率的策略。如极氪001前200次充电可达到200kW功率,201至500次充电期间功率逐渐降低至130kW。
- 电池自然衰减:随着使用时间和充电循环次数增多,电池内部化学成分变化,储能能力和输出功率降低,充电峰值功率受影响,如使用多年的电车快充功率会明显下降。
- 电池电量状态:在单次充电过程中,电量接近满电时,为防止过充,BMS会采用涓流充电,功率降低,一般快充在电量30%-80%区间可达到较高功率。
- 电池温度影响:适宜温度下电池活性好,充电功率能较好发挥;高温会使电池内部反应加剧,可能触发保护机制降低功率;低温则会使电池活性降低,充电速度和功率下降。
充电设备方面
- 充电桩功率限制:若充电桩本身功率有限,如一些第三方充电桩功率较低,无法满足车辆快充功率需求,会导致充电功率浮动。
- 充电桩故障问题:充电桩内部元件老化或损坏,如电源模块、控制板等出现故障,会使输出功率不稳定,导致充电功率时高时低。
- 充电线缆及接口:充电线缆老化、接口松动或接触不良,会增加电阻,导致传输过程中功率损耗,使充电功率不稳定。
外部环境方面
- 电网电压波动:电网电压不稳定时,充电桩输入电压变化,会导致输出功率波动。
- 充电桩过载情况:多个充电桩同时使用,若电网或设备过载,会影响功率稳定性,如在高峰时段,多辆车同时在充电站充电,每辆车分配到的功率可能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