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轨电车的降速原理主要通过制动系统来实现,具体如下:
- 电制动
- 电阻制动:有轨电车在制动时,牵引电机转变为发电机状态。电机反转,利用电机的反电动势产生制动力,消耗列车的动能。此时,电机产生的电能通过电阻器转化为热能,并散发到空气中,从而使有轨电车速度降低。
- 再生制动:与电阻制动类似,在制动过程中电机反转成为发电机,利用反电动势产生制动力来消耗列车动能。不同的是,再生制动会把动能转化为电能,通过列车的牵引逆变系统将这些电输送到电网,供其他车辆使用,既能节约能源,又减少了制动时对环境的污染,还能减少对轮对的磨耗。
- 空气制动:以压力空气作为原动力,通过改变空气压强来进行控制。当需要制动时,压缩空气推动制动缸的活塞,使制动块(闸瓦)紧紧抱住车轮,或者使制动盘与刹车片相互摩擦,通过摩擦力阻止车轮继续按照原有方向运动,进而实现车辆减速。
此外,有轨电车也可能会配备限速器等装置。限速器通过传感器检测有轨电车的速度变化,将获取的速度信号与设定的最大速度值进行比对,当速度超出设定范围时,限速器会发送信号给控制系统,触发相应的制动装置动作来实现降速,确保车辆在允许范围内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