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是否是“割韭菜”,不能一概而论,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来看:
支持电车是“割韭菜”的观点及理由
- 购车成本:补贴退坡后,电车价格优势减弱。如吉利帝豪燃油版指导价6.98-10.08万,纯电版补贴后指导价11.78-13.78万。部分消费者感觉之前因补贴带来的价格实惠消失,好像被“割韭菜”。
- 使用成本
- 充电费用上涨:一些车主反映,以前充电桩一度电七八毛钱,现在涨到一块七八毛甚至两块多,还可能收取停车费,导致使用成本增加。
- 续航缩水:厂家宣传的续航里程在实际使用中受天气、路况等因素影响大幅缩水,寒冷冬季续航可能腰斩,使得车主充电频率增加,时间成本上升。
- 维修成本:新能源车维修成本较高。如广州车主陈女士更换智能保险杠总成费用高达1.2万元,其中自动驾驶传感器校准费占60%。某品牌电池磕碰后的检测费就要8000元,且不纳入保险范围。
- 保值率低:电车技术更新换代快,电池寿命衰减等原因导致二手车保值率普遍较低。如三年车龄的新能源车残值率跌破40%,比燃油车多折损15%,消费者换车时经济损失较大。
反对电车是“割韭菜”的观点及理由
- 长期使用成本低
- 能源费用:即使公共充电桩电价有所上涨,但总体算下来,电耗成本仍低于油耗。以每年行驶1.5万公里,电耗15kWh/100km,电价0.6元/kWh计算,电动汽车年能源费用1350元;油耗7L/100km,油价8元/L的燃油车年能源费用8400元。
- 保养费用:电车结构简单,无机油更换等项目,年均保养费用约500元,远低于燃油车的年均1500元保养费用。
- 驾驶体验好:电车加速快、噪音小、振动小,驾驶感受更舒适。对于追求驾驶品质的消费者来说,是物有所值,并非被“割韭菜”。
- 环保价值:电车行驶过程中零排放,对环境友好,符合全球环保趋势,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不能单纯从经济角度认为是“割韭菜”。
- 技术不断进步:随着技术发展,电车的续航里程不断提升,充电速度也在加快,如800V高压快充技术的应用,以及充电桩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电车的使用便利性和性能在逐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