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工程的是否适合买电车,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考虑,以下分析供参考:
适合的方面
- 成本优势
- 使用成本低:电车每公里能耗成本较低,如开瑞小象X5双排电车每公里能耗约5分钱,相比燃油车能节省不少费用,对于经常需要开车跑工地的工程人员来说,长期下来能省下一笔可观的开支。
- 保养成本低:电车结构相对简单,机械部件少,无需更换机油、火花塞等,也没有复杂的变速箱等机械部件保养需求,通常每5万公里或更长里程才保养一次,能减少保养的时间和费用成本。
- 环保性能
- 绿色施工需求:在一些对环保要求较高的工程场地,如靠近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的项目,电车零排放的特点能避免对环境的污染,更符合绿色施工的要求,也能减少甲方对环境污染的担忧,为项目实施提供便利。
- 企业形象加分:对于注重环保形象的工程企业,员工使用电车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展现企业在环保方面的积极态度。
- 科技配置
- 智能辅助驾驶:电车通常配备先进的智能科技,如自动按摩、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等功能,在长时间开车前往工地或在城市道路行驶时,能减轻驾驶疲劳,提高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 外放电功能:部分电车具备外放电功能,方便在工地现场为一些小型电器设备供电,如照明灯具、电动工具等,为施工提供便利。
- 政策优势
- 路权优先:在很多城市,电车享有更多的路权,如不限行、不限号等,这对于需要在城市中频繁穿梭,赶往不同工地的工程人员来说,可以更灵活地安排出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 购车补贴: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购买电车通常有一定的补贴政策,如减免购置税等,能降低购车成本。
不适合的方面
- 续航里程
- 长途出行受限:工程人员有时可能需要前往偏远地区的工地或进行长途出差,目前大多数电车的续航里程在300公里左右,即使是续航较高的车型,实际续航也可能因天气、路况等因素大打折扣,可能无法满足长途行驶的需求,存在续航焦虑。
- 应急出行不便:在遇到紧急情况需要临时出车时,如果电车电量不足,可能无法像燃油车那样迅速补充能源出发,耽误工作进度。
- 充电设施
- 充电桩分布不均:充电桩的数量和分布还不够完善,在一些工地集中的偏远地区或郊区,可能很难找到充电桩,导致电车充电困难。
- 充电时间较长:即便有快充技术,电车的充电时间仍然比燃油车加油时间长很多,在工作节奏紧张、时间宝贵的情况下,可能会浪费较多时间在充电上。
- 车辆成本
- 购车价格高:电车的制造成本较高,尤其是电池等核心部件成本占比较大,导致其售价通常比同级别燃油车贵,对于预算有限的工程人员来说,可能会增加购车压力。
- 电池更换成本:电车的电池寿命一般在5-8年左右,后期更换电池的费用较高,这也是一笔不可忽视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