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芯片降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供应端因素
- 产能扩张:近年来,全球特别是中国的半导体企业加大了在电车芯片领域的投入,众多本土生产商成功获得电动汽车领域认证并持续扩大生产规模。随着8英寸晶圆产能逐步增加,碳化硅等电车芯片的供应量大幅提升,为价格下降奠定了基础。
- 技术进步:芯片制造技术不断发展,生产工艺持续优化,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同时良率也不断提升,使得单位芯片的生产成本降低,从而有了价格下降的空间。比如国内企业在碳化硅材料制备、芯片设计等方面取得突破,缩小了与国际巨头的差距,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也推动了价格下降。
- 产业成熟度提高:电车芯片产业从无到有,逐渐走向成熟,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合更加紧密和高效。在产业发展初期,研发和生产成本较高,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和经验的积累,各环节的成本都有所降低,带动芯片价格下降。
需求端因素
- 市场竞争激烈: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整车厂商为了提高市场份额,纷纷打起价格战。这使得整车厂商对芯片等零部件的成本控制更加严格,会向芯片供应商施压要求降价。
- 需求增长放缓:部分时间段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速可能会有所放缓,对电车芯片的需求增长也随之变缓。比如2024年部分时间里,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就出现了整车销量下滑的情况,导致汽车芯片市场需求低迷,芯片价格受到影响。
行业标准和技术趋势因素
- 摩尔定律影响:根据摩尔定律,芯片性能每隔一段时间会翻倍,而价格会减半。虽然新能源车的电子系统更新相对较慢,但整个芯片行业的快速迭代,仍会促使电车芯片厂商不断推出性能更高、价格更低的产品,以保持竞争力,从而推动整体价格下降。
- 产品标准化:随着电车芯片市场的发展,一些芯片产品逐渐实现标准化,不同供应商之间的产品可替代性增强,市场竞争更加充分,价格也会相应下降。
宏观经济和政策因素
- 宏观经济形势: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会对芯片市场产生影响。在经济增长放缓或不稳定时期,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和意愿可能会下降,对电子产品包括电车芯片的需求也会受到抑制,从而导致价格下降。例如受通货膨胀、俄乌战争等情况影响,芯片需求远不如预期,许多企业疯狂砍单,晶圆价格不断下降。
- 政策支持:各国政府对半导体产业的支持政策,也会影响电车芯片价格。政府通过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和生产投入,促进了芯片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市场供应,有助于降低芯片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