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是有电车的,只是电车在韩国的市场渗透率等方面相对一些国家来说有其特点,过去存在发展相对受限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原因:
- 安全担忧
- 火灾事故影响:电动汽车起火事件引发民众担忧。如2022年釜山一公寓停车场电动货车充电起火并蔓延至其他车辆,2020年一辆电动汽车撞入地下停车场墙壁后起火致乘客死亡等事件,让民众对电动汽车安全性存疑,尤其是在韩国人多居住于高层公寓的情况下,地下停车场充电起火风险大,引发更多顾虑。
- 逃生问题顾虑:部分电动汽车在起火等紧急情况下可能存在车门无法正常打开的问题,如一些韩国网站上关于电动汽车起火时如何开门的博客很受欢迎,这也使消费者对电动汽车安全性产生质疑。
- 基础设施不足
- 快充桩比例低:尽管韩国每千人拥有的公共充电桩数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据国际能源署数据,约90%的公共充电桩是慢充桩,快充桩比例低,不能满足用户快速充电需求,对于需要长途出行或时间紧张的用户来说,充电等待时间过长成为使用电动汽车的一大阻碍。
- 充电设施布局问题:充电设施的布局可能不够合理,存在部分地区充电设施覆盖不足的情况,特别是在一些非主要城市和偏远地区,导致用户存在续航焦虑。
- 成本与价格因素
- 购买成本高:电动汽车的技术研发和生产成本较高,导致其售价相对传统燃油汽车更贵,尽管韩国政府提供购买补贴,但补贴数量有限,不能完全弥补价格差距,消费者需要承担较高的购车成本。
- 使用成本不确定:韩国电力产业转型,依赖常规燃料发电,电价有上涨趋势,且实行阶梯电价,波动较大。消费者担心在用电高峰期或大量使用电力时,给电动汽车充电的成本会过高,甚至超过燃油车的加油成本。
- 消费观念偏好
- 车辆尺寸偏好:韩国消费者倾向于将汽车作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更偏好中大型车和SUV,认为小型电动汽车无法满足其对车辆档次和实用性的需求,小型电动汽车在韩国市场不受欢迎。
- 驾驶体验习惯:长期以来,韩国消费者习惯了传统燃油汽车的驾驶感受和操作方式,对电动汽车的加速性能、驾驶质感等方面还需要时间去适应和接受。
- 产业竞争因素
- 国际竞争压力: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中国、美国等国家在电动汽车领域发展迅速,韩国电动汽车在技术、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等方面面临较大竞争压力,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空间受到一定限制。
- 供应链不完善:虽然韩国在动力电池等部分领域有优势,但电动汽车完整供应链不够完善,生产电动汽车的综合成本较高,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