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撬单是指在国际贸易业务中,一方通过不正当的手段,从另一方手中抢走原本属于对方的订单的行为。以下从常见的撬单方式和不良影响方面详细介绍:
常见撬单方式
- 挖取客户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如非法获取客户名单、利用商业间谍手段等,获取同行或其他外贸企业正在跟进或已经建立合作关系的客户信息。然后直接与这些客户联系,向其提供更有吸引力的价格、更好的服务承诺或其他优惠条件,试图将客户从原供应商处吸引过来,从而撬走订单。
- 恶意竞争:了解到同行与客户洽谈的订单细节后,故意降低价格或提供额外的服务,以破坏同行与客户之间的交易。比如,在得知同行对某笔订单的报价后,以低于对方的价格向客户报价,即使这个价格可能会导致自己利润微薄甚至亏损,也要先把订单抢到手。
- 利用人际关系:利用与客户或客户内部人员的私人关系,从中作梗,干扰原有的合作洽谈进程。比如,与客户的采购负责人有较好的私交,便利用这种关系,在客户面前诋毁原供应商,夸大自己公司的优势,从而促使客户改变合作对象,将订单给自己。
- 提供虚假信息:向客户提供关于自身产品或服务的虚假优势信息,或者传播关于竞争对手的虚假负面信息,误导客户做出错误的决策。例如,谎称自己的产品具有更高的质量标准、更先进的技术参数,而实际上并非如此;或者编造竞争对手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售后服务不佳等谣言,使客户对原供应商产生不信任,进而选择与自己合作。
不良影响
- 对被撬单方:会导致其失去订单,直接造成经济损失,可能使前期为争取订单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付诸东流。同时,还可能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市场形象,若客户认为该企业管理不善或竞争力不足,可能会对其未来的业务拓展产生负面影响。
- 对行业:外贸撬单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利于整个外贸行业的健康发展。如果这种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会引发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导致企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互相撬单上,而不是提升产品质量、优化服务和创新发展上,最终影响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