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进一步发展:
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
- 壮大跨境电商:持续完善跨境电商基础设施,加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利用跨境电商平台拓展海外市场,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开展品牌培育、营销推广等活动,提升跨境电商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 发展数字贸易:加大对贸易数字化的投入,支持地方、企业探索贸易全链条数字化的实现路径,完善贸易数字化制度体系,加强数字技术在贸易中的应用,如推广电子合同、电子提单等,提高贸易效率和便利化程度。
- 推进绿色贸易:研究出台绿色贸易发展专项政策,逐步建立健全绿色贸易支撑保障体系,鼓励企业开发和出口绿色低碳产品,推动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等绿色产品的出口,提升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
优化贸易结构
- 提升产品结构:继续推动制造业升级,提高机电产品、高技术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加强研发创新,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鼓励企业加大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的研发和生产,推动相关产品出口。
- 拓展市场结构:在巩固美、欧、日、韩等传统贸易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合作,加强与东盟、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贸易往来,利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自贸协定带来的机遇,扩大市场覆盖范围。
- 促进贸易平衡:在稳定出口的同时,积极扩大进口,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增加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以及优质消费品的进口,满足国内生产生活需求,促进贸易平衡发展。
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 优化通关流程:持续推进海关监管服务创新,进一步简化进出口环节的手续和单证,推行快速通关的“绿色通道”,扩大“单一窗口”的应用范围和功能,实现更多业务的线上办理,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通关成本。
- 加强物流建设:完善国际物流网络,加强港口、机场、铁路等物流枢纽的建设和衔接,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和稳定性。鼓励企业发展多式联运,推动物流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提升物流配送的精准性和及时性。
- 完善政策环境:落实好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如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加大对外贸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创新和贸易环境。
推动服务贸易发展
- 扩大服务贸易开放: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放宽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的市场准入,吸引更多的国际服务提供商进入中国市场,促进服务贸易市场的竞争和发展。
- 培育服务贸易特色产业:结合我国产业优势和区域特点,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贸易产业集群,如在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中医药服务等领域打造特色品牌,推动相关服务出口。
- 加强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加大对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人才培养体系,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适应服务贸易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 参与全球贸易规则制定: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和区域贸易协定谈判,在全球贸易规则制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维护我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包容的全球贸易治理体系。
- 开展多双边贸易合作:利用好各类多双边合作机制,加强与贸易伙伴在贸易投资、产业合作、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全球经济挑战。推动与更多国家和地区签署自贸协定或升级现有自贸协定,拓展贸易合作空间。
- 促进企业国际化经营: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并购和合作,建立海外生产基地、营销网络和研发中心,提升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水平和竞争力。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高我国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