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在技术等方面已经有不少突破,且未来还会有持续的重大突破,以下按时间维度为你介绍:
短期(2025-2027年)
- 电池技术
- 固态电池量产:丰田、宁德时代等企业预计在2025年前推出能量密度超400Wh/kg的固态电池车型,续航里程突破1000公里。奇瑞计划在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装车,2027年量产,届时整车纯电续航里程有望突破1500公里。比亚迪也有望在未来1-2年突破600瓦时每公斤的固态电池研发,达成充一次电跑1000公里以上的目标。
- 钠电池产业化:2025年钠电池产业化将取得关键进展,中科海钠、宁德时代等企业已率先将钠电池应用于电动车,钠电池在-20℃环境下仍能保持95%以上容量,10分钟可快充至80%。
- 充电技术
- 超充网络普及:2025年,800V高压平台与480kW超充技术将普及,充电10分钟补能400公里会成为标配。特斯拉V4、华为“全液冷”超充桩将覆盖90%高速服务区,城市公共充电桩密度达每平方公里5个。
- 车网互联:2025年,V2G(车辆到电网)技术将落地,电动车可变身移动储能单元,车主每年通过参与电网调峰可获2000-5000元收益。
中期(2027-2035年)
- 电池技术:日本科研团队研发的全固态氟离子电池若顺利推进,可能在2035年后投入商用,能将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提升至目前的两倍,达1200公里左右。
- 充电技术:快充时间预计将缩短至10-15分钟,充电体验更加接近燃油车加油。
长期(2035年以后)
- 电池技术:电池能量密度通过新材料的应用等将继续大幅提高,电池制造成本将持续降低,预计到2030年电池成本将降至50-60美元/kWh。
- 综合技术:未来十年,电车在自动驾驶技术、智能座舱等方面也有望随着科技的整体进步而取得巨大突破,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智能座舱将具备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更丰富的人机交互体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