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车底盘感觉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轮胎因素
- 扁平比低:为了应对纯电车过弯时因重心低而产生的较大离心力,防止轮胎和轮毂脱圈,纯电车往往会使用45、40甚至35扁平比的薄轮胎。这种轮胎缓震能力差,会将路面颠簸直接传递给车辆,让驾驶者感觉底盘硬。
- 轮胎气压问题:如果轮胎气压过高,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变小,缓冲能力进一步减弱,车辆行驶时对路面颠簸的过滤效果变差,也会使底盘感觉更硬。
车辆设计与结构因素
- 电池包布局:纯电车的电池包通常平铺在底盘下方,使车辆重心降低,过弯时重心偏移幅度小,导致更多的离心力由轮胎承担,轮胎需要承受更大的横向剪力,为保证操控稳定性,底盘调校会更偏向硬朗。
- 车身强度需求:为了保护底盘上的电池,防止其因碰撞、震动等受损,纯电车需要加固底盘并提升车身扭转刚度。这使得底盘在行驶过程中更不容易发生变形,整体表现得更“硬”。
- 一体化设计:部分纯电车采用CTB等一体化技术,将电池包、电机等核心部件全部集成到底盘上,实现“多合一”。这种设计提升了车身的扭转刚度和抗弯刚度,让底盘更加结实,也会给人底盘硬的感觉。
悬挂系统因素
- 悬挂调校侧重操控:为了发挥纯电车低重心的优势,提升操控性能,很多纯电车在悬挂调校上会更注重支撑性,减震器的阻尼系数可能设置得较大,弹簧也可能较硬,以减少车辆在加速、制动和过弯时的车身侧倾,这就导致车辆在通过颠簸路面时,减震效果相对较弱,底盘感觉硬。
- 高级悬挂配置成本考量:一些中高端纯电车会配备空气悬挂或CDC连续可变减振控制系统等高级悬挂配置来兼顾舒适性和操控性,但中低端车型可能受成本限制,采用的悬挂系统在舒适性方面表现相对较差,使底盘偏硬。
车辆重量因素
纯电车由于搭载了电池包,整体重量往往比同级别的燃油车更重。为了保证车辆的操控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需要更硬的悬挂和底盘结构来支撑车身重量,应对行驶过程中的各种力,所以底盘会调校得更硬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