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漏液一般是指电动车的铅酸电池出现漏液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电池质量问题
- 外壳质量不佳:电池外壳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注塑工艺缺陷,如外壳有气孔、裂纹等,导致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内部的电解液可能会从这些薄弱部位渗出。
- 密封胶质量问题:电池的上盖与壳体之间通常使用密封胶进行密封,如果密封胶的质量不过关,如粘性不足、耐老化性能差等,随着电池使用时间的增加和环境温度的变化,密封胶可能会出现开裂、脱落等情况,从而使电解液泄漏。
充电问题
- 过充:长时间过度充电会使电池内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这些气体会使电池内部压力增大,当压力超过电池外壳和密封结构的承受极限时,就可能导致电解液从排气孔或密封不严的部位被挤出,形成漏液。
- 充电温度过高:在高温环境下充电,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速度会加快,产生的热量也会更多,这不仅会加速电池的老化,还会使电池内部压力进一步增大,增加漏液的风险。
使用环境与操作问题
- 震动与碰撞: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受到震动和碰撞,如果电池安装不牢固,在剧烈震动或受到较大碰撞时,电池内部的极板可能会发生移位、变形,从而刺破电池的隔膜或外壳,导致电解液泄漏。
- 高温环境:在炎热的夏季,电动车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电池内部的温度也会随之升高。高温会使电解液的挥发性增强,同时也会使电池的外壳和密封材料膨胀、变形,破坏密封性能,进而引发漏液。
- 深度放电:如果经常将电池电量用到极低甚至完全耗尽,会使电池内部的极板硫化程度加重,极板活性物质脱落,可能会破坏电池内部结构,使电解液与这些脱落的物质混合后,更容易从电池内部渗出。
老化问题
- 极板老化: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电池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会逐渐脱落、减少,极板的结构也会变得疏松。这会导致电池内部的电解液与极板的接触面积发生变化,电解液在电池内部的分布也会变得不均匀,部分区域的电解液可能会因为压力等原因渗出电池外部。
- 外壳老化:电池外壳长期使用后,会出现老化、脆化现象,其机械强度和密封性能都会下降。在电池内部压力的作用下,老化的外壳更容易出现裂缝或破损,从而导致电解液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