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为什么越卖越亏钱

2025-02-14 01:44:05  阅读 4 次 评论 0 条

电车越卖越亏钱主要是由行业竞争、成本上升、消费者需求变化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具体分析如下:
激烈的市场竞争

  • 价格战导致利润压缩: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众多电车企业纷纷打起价格战。例如,2024年上半年有数十家车企、近40个汽车品牌共128个车系宣布了优惠、补贴或降价政策。这种“以价换量”的方式虽然在短期内能提升销量,但长期来看却极大地压缩了利润空间,使企业越卖越亏钱。
  • 渠道成本高企
    • 线上平台佣金:电车企业通过天猫、京东等线上平台销售车辆时,平台会抽取5%-15%的佣金,这无疑增加了销售成本。
    • 线下门店租金:在一线城市,电车线下门店的月租往往超过2万元,高昂的租金成本也对利润产生了较大的挤压。


不断上升的成本
  • 研发投入增加:智能化成为电车的标配,为了满足消费者对智能功能(如NFC解锁、OTA升级)和长续航的需求,厂商需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例如,九号、小牛等品牌每年研发费用占比超5%。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电池等核心零部件的成本持续攀升。据行业分析,上游碳酸锂成本的下降并未能完全传导至下游车企,车企依然面临着成本上升的压力。
  • 原材料价格波动:电池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对电车成本影响巨大。如碳酸锂等核心原材料,价格曾从每吨5万元左右飙升至每吨50万,一年翻了10倍且仍有上涨趋势,而电池占新能源整车成本大头,直接导致成本攀升。
  • 政策与合规压力:2019年实施的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要求整车重量≤55kg、车速≤25km/h,2024年11月调改后的电动车新国标,对电动车材料要求更高,迫使厂商采用更轻但更贵的材料(如铝合金车架、锂电),单车成本增加300-800元。

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 需求分化:消费者对电车的需求日益分化,对智能功能和设计感的要求上升,厂商被迫推出高配车型。然而,高端市场受众有限,销量难以摊薄研发成本,而商家销量大部分还是靠中低端车型来走量,利润空间相对较窄。
  • 共享电单车的冲击:共享电单车行业的发展(如青桔、哈啰投放),导致终端用户失去大批量用户,直接影响了当地的电动车销量,进而影响了企业的利润。

其他因素
  • 售后保修成本:电车的售后保修成本较高,例如电池质保3年起,这增加了企业的隐性成本。
  • 库存积压: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电车企业可能会面临库存积压的问题,滞销车型需要打折处理,进一步侵蚀了利润。
  • 市场增长放缓: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为668.5万辆,同比增长24.6%。2024年1至11月,纯电动汽车销量为673.8万辆,同比增长15%,增速有所放缓,这也使得企业的利润增长面临一定的压力。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1004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